梁召镇介绍
梁召镇(LiangzhaoZhen)位于市境东北部。京九铁路从西北部穿过。镇政府驻梁召村。距市政府驻地20公里,辖23个行政村。人口4.01万人(2002年),面积73.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72969亩。 梁召镇(LiangzhaoZhen)位于河北省任丘市东北部。 - 行政区划 梁召镇辖梁召北芦张楼子村唐召村梁新庄正洛村西南芦张南芦张南梁召西段村东段村大姜村北姜村辛安庄阎家坞南丁坞老各庄梁各庄东姜村前王仙庄北丁坞 代码130982106:~201梁召村~202唐召村~203娄子村~204东芦村~205北芦村~206南梁召村~207南芦张村~208西芦张村~209庄上村~210西段村~211东段村~212梁辛庄村~213正洛村~214大江村~215北江村~216辛安庄村~217闫家务村~218东江村~219王仙庄村~220北丁务村~221南丁务村~222老各庄村~223梁各庄村 村名由来 梁召:建村于战国。当时有梁王将军在此筑一高台召兵,后此为村,名为梁王召台村,后简称为梁召。该村为我市较大集市。 北芦张:建村于秦朝。四周围水,芦草丛生,中间一块高地,后有人在此居住,取名北芦州,后演化为北芦张。该村北临任文干渠,共分两个大队。地处大洼地带,盐碱易涝。 楼子村:建村于隋初。当时有一宗姓,占地千顷,名为宗千顷,房屋成片,并在院中修一小楼,后称村名为楼子村。该村地势低洼。 唐召村:据碑文记载:建村于唐朝。当时该地有一尼姑庙,因离村太远,常受歹徒侵扰,有僧人海济用25亩香火地换取庙旁处建村,取名唐召村。 梁新庄:建村于战国末期。由梁召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东建一村,取名梁辛庄,后叫成梁新庄。 正洛村:该村建于元末,原名曲里店,明初遭战乱无人,由-市迁入刘、邹、唐三户,取名正洛村。 西南芦张:建村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西南面,故名西南芦张。该村西邻任文干渠、古洋河交叉之处。唐堤绕村西而过。共分两个大队。 南芦张:建于秦朝末期。因在北芦张南面,故名为南芦张。该村位于乡镇驻地西南偏北土公里处。 南梁召: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因在梁召正南,只有一坑之隔,故名为南梁召。 西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在村中间通过,把村分为两部分,河西取名为西段村。 东段村:隋朝建村。当时有一淤泥河南北向流过村中间,把该村分为两部分,东部取名东段村。 大姜村:建村于南宋庆元年间,迁居者定居时该处多沟河,港叉,水势如江,故名大江村,后改“江”为“姜”,故名为大姜村。 北姜村:建村于明洪武年间,该村位于大姜村北面,故名北姜村。该村南临任文干渠。 辛安庄: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燕王扫北”后,有几户人家在大姜村东边重新建村,起名新安庄,后改为辛安庄。该村北靠任文干渠。 阎家坞:建村子明朝永乐年间。“蒸王扫北”后,由-市移民至此,因该地多盐碱,且靠河,0头船坞,故名盐家坞,后改名为阎家坞。该村北邻任文干渠。 南丁坞: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村北靠河0头,村呈丁字形,故名南丁坞。 老各庄: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此地无人,后有早年外出人郑氏回到此地居住,起名老家庄,后改为老各庄, 梁各庄:建村于唐代天褊年间。以姓氏命名为梁各庄。 东姜村: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位于大姜村东部,故名东姜村。 前王仙庄:建村于明初。因王姓居多,故名前王仙庄(文安市有后王仙庄)。 北丁坞: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因与南丁坞隔河相望,故名北丁坞。-以下地名与梁召镇面积相当:四川甘孜甘孜县四川甘孜稻城县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塔合曼乡河南安阳黑龙江牡丹江东宁县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玉奇喀特乡新疆巴音郭楞州库尔勒市江西南昌黑龙江大兴安岭松岭区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黑龙江黑河北安市黑龙江牡丹江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