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四川 绵阳 梓潼县

梓潼县介绍

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县境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2.5公里,国道108线斜穿境内,宝成-铁路、成广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全县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331公顷,耕地占幅员面积30%,森林面积421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5.3%。县境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降水902.4毫米。 梓潼县农业发达。全县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林地、草皮共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占全市第一位。生猪、蚕茧、棉花、红麻均系梓潼拳头产品,粮食作物有7科9属20余种,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全县人平产粮510公斤。梓潼不仅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县,而且是省蚕桑基地县、水禽发展重点县、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产棉重点县,还是绵阳市脐橙生产基地县。梓潼脐橙香、脆、甜、大,品位极佳,凤桔质优味浓,己载入《中国药典》。 利用丰富的农付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近年来,梓潼工业发展很快,梓潼酥饼、千佛特曲、片粉、汤元粉等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其中梓潼水磨精制汤元粉获中商部优质产品,饮池牌千佛曲酒系列产品,获莫斯科国际金奖。 梓潼的风光名胜较多。有文昌帝君发祥地七曲山大庙,全国少有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古蜀道国家级森林公园、司马长卿石室、卧龙唐代石刻等众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是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距县城以西13公里的卧龙山,相传为三国时诸葛武侯屯兵之处。山上的千佛岩为唐代摩崖造像,雕刻玲珑、规模宏大,为古代石刻艺术之明珠。迄今保存完好者有3窟40余龛,1000多尊佛像,大者高约2米,小者不足3公分。北壁一龛高约2米,释迦牟尼端坐正中莲台,神态自然,肃穆中微带笑意;两侧侍立的文殊菩萨,造型生动,顾盼含情;金刚力十怒目怒睁,肘肌隆起,威猛非常。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来此,摄下了珍贵的唐摩崖造像珍宝,以让世人共赏。 梓潼是革命老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曾经战斗过的遗址、纪念地众多,今天梓潼已成为人们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 自然地理 梓潼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丘陵向低山过渡地带,位于位于绵阳市东北方,县境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52.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442.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331公顷,耕地占幅员面积30%,森林面积421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5.3%。 长卿山 长卿山原名“神山”、“蚕婆山”,位于县城西25里许。海拔670米,山势纤细玉长,宛若秀眉,层林冠盖,俨若画屏。 七曲山 七曲山位于梓潼以北10公里处,为蜀道入川后的最后一道险峰。山间种有古柏4万余株,绵延数里,蜀中罕见,七曲山大庙建于山顶,藏于森森古柏之中。七曲山为剑门山余脉,其地质构造属于川北古中凹陷低缓构造区,主要以白垩系下段,七曲寺组为主,其次是白龙组,岩层为砂岩、而岩互层,页岩较沙岩厚。 景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带宽约800~3500米,带长约16000米,呈南北走向,景区所属范围为盆中深丘地貌,海拔500~892米,相对高差约400米,坡大、长而较缓,坡度一般在25~35°,山坡上分布有很多级小台地,山脊秀峻,间有阔缓台地,分布了景区三分之二的森林资源。 全县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林地、草皮共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占全市第一位。生猪、蚕茧、棉花、红麻均系梓潼拳头产品,粮食作物有7科9属20余种,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全县人平产粮510公斤。梓潼不仅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县,而且是省蚕桑基地县、水禽发展重点县、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产棉重点县,还是绵阳市脐橙生产基地县。梓潼脐橙香、脆、甜、大,品位极佳,凤桔质优味浓,己载入《中国药典》。 历史沿革 梓潼之名,源于夏商。《广博物志》卷四十载,梓潼原名尼陈山,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夏禹欲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伏,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故改尼陈山为梓潼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蛇水(今潼江)亦因此而名梓潼水。 梓潼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梓潼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取“东依梓林、西枕潼水”之意。春秋战国时期,梓潼为古蜀国领地。秦惠王派司马错灭了巴、蜀二国后,梓潼就成为蜀都的领地。公元前285年设置梓潼县,属广汉郡,因此,梓潼成为县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秦汉以来,梓潼便被认为“千里天府,此为屏障”、“梓潼失、成都危”,故历代视梓潼为重镇,为兵家所必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三国纷争,梓潼在军事上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刘备定蜀后设置梓潼郡,其辖区相当于现在一个专区。其后郡,县更迭,辖区也有所调整,归属也几经变更,但梓潼作为一个县治所在地一直尚袭至今。 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置蜀郡,分其地为三十一县,梓潼始置县。梓潼县城置今文昌镇,位于县境中部潼江东岸,北枕七曲,南跨双峰,西卫长卿。县城中心海拔475.6米。梓潼县古城原址在今城之西北2公里的连枝坝。《华阳国志》载:东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梓潼县治从原址南四里(2公里)于梓潼坝今址置县治,渐次成城,历代为梓潼郡、县治所,距今已有近1900年的历史,城址基本未变。 风土人情 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是谈演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的音乐。在文昌祭祀中,它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宣扬文昌经诰的宗旨,是梓潼宗祀文昌帝君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活动。洞经音乐出现在大型祭祀活动当中,这也是古代“歌舞事鬼神”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制度,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注意诗人屈原在他所著的《九歌》中,如《东方皇一》、《云中君》等篇都生动的反映了当时楚国祭祀活动中以歌舞请神、颂神的内容,以后的历朝历代,无论是官祭还是民祭,用音乐(包括打击乐)祭神都趋于规模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由于宗教音乐的渗入,更丰富了祭祀音乐的内容,明确了祭祀音乐的等级,提高了缉私音乐的水平,不难看出,缉私音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梓潼阳戏 在四川剑门蜀道梓潼县七曲山上,有一座巍峨宏伟的大庙,庙内供着一位帝王打扮的神像梓潼(文昌)帝君。传说梓潼帝君,系天上文曲星下凡,专管人间功名利禄。故历来为文人学士、仕官儒生顶礼膜拜,亦是他们祈求功名的圣地。由于人们认定这是梓潼帝君的故乡,是文昌信仰的发源地,于是县城取名梓潼,亦借梓潼名望,显赫传扬。而在这梓潼神话传颂的地方,长期流传着一种酬神还愿、驱邪纳吉的民间傩戏——梓潼阳戏。 “梓潼阳戏”始于清乾嘉年间,甚至更早些时间已在梓潼一带流传,至今约有三百多年历史。 梓潼阳戏奉“四圣”(川主、土主、药王、文昌)为戏神,并有一整套祭祀仪式和演出剧目,运用于善男信女求神许愿,还愿祈吉的民俗活动之中。 梓潼阳戏的剧目相传有三十二天戏、三十二地戏。根据手抄本“戏门断愿启白”所记,三十二天戏是:出扫棚前、出小鬼、出土地、出走马、出春牛、出结事郎、出和事老者、出陈牢、出猿猴、出屏凤小姐、出僧道、出梅花、三圣起马、出化主、出凤冠柳青、出关韩二将、出二郎、出三伯公婆、出杨泗将军、出大伯二伯等。 至于地戏剧本依据上述手抄本中载有:上太白察善、上功曹、上祖师、上白鹤童儿、上灵官镇坛、上点盘土地、上统兵元帅、出钟馗、鲁班造船、二郎扫荡等。 依其内容排列,则是:太白金星查得某地还愿祈神,于是禀报天帝。天帝即派真武祖师纠愿,派灵官、土地查愿、钟馗去驱鬼,最后由二郎神率领判官、土地去除妖驱邪。将全部疫鬼装进神船,逐出门户,扫荡殆尽。 “梓潼提阳戏”的表演颇有特点。它以提线木偶为主导,伴以面具和涂面表演角色,而所有表演又溶于法事仪式之中。梓潼阳戏的音乐唱腔以“神歌腔”为主,唱腔由法师引诵,道童和腔并帮腔,锣鼓节拍伴奏。表演地戏时,还采用了川剧、灯戏声腔。 梓潼阳戏表演,有一个特殊的方式,即戏剧演出过程中,直接与愿主作神人交流。如王灵官在台上问:“还愿弟子,当年你为何许愿?”愿主禀告:“为家宅不清。”王问:“今日如何酬愿?”愿主答:“献上花戏一台,浑猪一头,龙鸡一只,香烛备齐。”王灵官即赐言:“一了百了,一缴百缴,一断百断,水上脱刀,永无欠愿。愿你老者百年长寿,少者松柏长寿。”愿主叩头谢恩,退下舞台。《钟馗斩鬼》中,钟馗捉到两个闹事小鬼,拉到愿主面前。问愿主:“你可认得此二鬼,”愿主上前答话:“不认得。”钟曰:“此二鬼在你屋前屋后,斗鸡弄犬,扰得你不得安宁。现在捉住,何以报答?”愿主:“钱财酒席报答。”钟曰:“好,我把此二鬼斩于阴山背后。从此你家门清泰,人吉平安。”愿主:“谢神恩!”答话完,自动退下。在《二郎扫荡》一折中,二郎神登坛作法,愿家立即引导二郎神逐房逐室,驱逐不详。最后,二郎把所有“-”扫进船中,并率领愿主众人,在乐队伴送下,将船押至村外河边,当天焚烧。意为疫鬼已除,地方平安昌盛。至此,戏剧演出全部结束。梓潼阳戏这种将驱傩法事、戏剧故事、驱邪民俗紧密结合一起的演剧形式,是对古代方相氏率百隶逐室驱疫驱傩活动的继承与发展。 经济概况 农 业 梓潼县资源众多、特产丰富,历来就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全县有栽培作物83种,栽培果树23种,饲养禽畜53种,养鱼44种。全县拥有水利资源总量为10.38亿立方米。地下矿藏已探明有石油、天燃气、煤等地下资源。 梓潼县共有耕地52.28万亩,人均1.4亩,同全国人均人平持平,比全省人均耕地多0.5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物产丰富。生猪、蚕茧、棉花、红麻均系梓潼拳头产品,农产品以水稻、玉米、油料、棉花等为主。粮食作物有7科9属20余种,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全县人平产粮510公斤。梓潼不仅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县,而且是省蚕桑基地县、水禽发展重点县、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产棉重点县,还是绵阳市脐橙生产基地县。梓潼脐橙香、脆、甜、大,品位极佳,凤桔质优味浓,己载入《中国药典》。 全县林业用地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80万立方米。 梓潼县的畜牧业以人工养殖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为主。 工 业 改革开放以来,梓潼县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县有15个工业门类,1000多个产品,有8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食品、轻纺、化工已成为梓潼经济的三大支柱。 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近年来,梓潼工业发展很快,梓潼酥饼、千佛特曲、片粉、汤元粉等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其中梓潼水磨精制汤元粉获中商部优质产品,饮池牌千佛曲酒系列产品,获莫斯科国际金奖。生猪、蚕茧、棉花、红麻均系梓潼拳头产品,县内乡村村村通公路、通电、全县开通程控电话。 行政区划 梓潼县位于绵阳市东北方,位于东经104°57'16”至105°27'35”,北纬31°25'27”至31°51'43”之间。 ZitongXian 510725 622150 县人民政府驻文昌镇 2004年,梓潼县辖11个镇(文昌、许州、长卿、黎雅、白云、卧龙、观义、玛瑙、石牛、自强、仁和)、21个乡(小垭、演武、仙峰、双板、文兴、石台、马鸣、建兴、双峰、仙鹅、二洞、豢龙、宝石、定远、大新、东石、三泉、宏仁、马迎、交泰、金龙场)。 旅游梓潼县 七曲山 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城北,古称“尼陈山”。地理坐标北纬1°41′51″,东经105°11′34″,主峰海拔861.5m。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七曲山风景区位于剑门蜀道风景名胜旅游区之南端,金牛古蜀道纵贯南北,整个旅游区沿山脊成带状分布,占地面积29.3平方公里。旅游区距省会成都150公里,与科技城绵阳相距仅45公里,交通便利快捷。 七曲山风景区以文昌文化发祥地和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享誉海内外,有以古蜀道、古皇柏、古建筑、古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景观50多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七曲山大庙是海内外文昌宫观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张亚子由人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七曲山大庙现存元、明、清古建筑23处,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它既像人间王府,又似天上宫阙,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源于文昌祖庭的洞经音乐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随着文昌帝君的声名远播,它走出庙堂,根植民间,不断吸收各地各民族的音乐营养,发展成为一种古老的民俗音乐,聆听这一韵味高雅的“钧天妙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颐养人的身心,洞经音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占地400余亩的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拥有古柏2万余株,最老的“寿星”皇柏有2100岁,最年轻的“寿星”潘家柏也已200岁高龄。如今,新植柏林成片与古柏林区相连,形成了一条1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完整的古柏生态遗存受到了国家的重视,1994年新老柏林区被林业部批准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加以重点保护,2004年又被省林业厅列为“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据美国林业科学家测定,一公顷柏树一昼夜分泌的挥发性杀菌素是松树的6倍,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人在呼吸净化过的空气后,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因此,七曲山风景区无疑又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为了让具有独特、唯一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它迷人的魅力,近年来七曲山风景区先后投资近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功能,强化宣传营销。随着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朝圣的游客络绎不绝,2005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1.6万人次,其中台湾、日本等地海外游客3.01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达2750万元。 七曲山风景区优美独特的景观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眼球,也受到了影视界的青睐,已有《西游记》等32部影视片在此取景。同时,良好的服务风范也赢得了省文明委的认可,2004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殊荣。 2007年6月26日,“全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发布及中国文化旅游推广大会”在北京召开。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单位代表与旅游专家、新闻媒体、中外旅行商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计,推广优秀文化旅游品牌。七曲山风景区有幸被列为首批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杨学杰先生作为示范地单位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并播放了七曲山风景区的宣传片。最后,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石先生为七曲山风景区授牌并合影留念。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边,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 步入大庙正门,便是明代替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楼高3层共100尺。此楼当时据说堪与荆楚名楼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今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建于山顶的天尊殿,更是宏伟壮观,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庙里有10尊明代铁质铸像,最大的文昌帝君像高达4.7米,重30吨;8尊陪侍像高6尺,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为川中所少见。表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和造型水平。 大庙中原有张献忠像,绿袍金面,甚为威武,清时给绵州知州安洪德所毁,今又重塑。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奉把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这就是饮誉海内外的古蜀道翠云廊。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它们的姿态奇异:有的主干挺拔,铁骨嶙峋,其刚直不阿的品格俨若泰山,所以人们叫它“泰山柏”;有的盘根错节,同根并干,形同连理,于是人们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干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风的树腔。传说刘禅-后,被俘去洛阳途中曾在树身下躲过雨,故人们称此树为太子柏,又称阿斗柏。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那株晋柏,周身无皮、无枝、无叶,却老当益壮,相传为张亚子所植。 闻名遐迩的翠云廊古柏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观。 以下地名与梓潼县面积相当:河北唐山市迁西县江苏盐城阜宁县四川宜宾屏山县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区浙江省舟山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四川广元昭化区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门布乡云南昆明嵩明县云南曲靖麒麟区山西吕梁方山县云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

豢龙乡
豢龙乡
双峰乡
双峰乡
交泰乡
交泰乡
金龙场乡
金龙场乡
石台乡
石台乡
仙鹅乡
仙鹅乡
马鸣乡
马鸣乡
马迎乡
马迎乡
二洞乡
二洞乡
文昌镇
文昌镇
长卿镇
长卿镇
许州镇
许州镇
黎雅镇
黎雅镇
白云镇
白云镇
卧龙镇
卧龙镇
观义镇
观义镇
玛瑙镇
玛瑙镇
石牛镇
石牛镇
自强镇
自强镇
仁和镇
仁和镇
东石乡
东石乡
三泉乡
三泉乡
宏仁乡
宏仁乡
小垭乡
小垭乡
演武乡
演武乡
仙峰乡
仙峰乡
双板乡
双板乡
建兴乡
建兴乡
宝石乡
宝石乡
定远乡
定远乡
大新乡
大新乡
文兴乡
文兴乡

梓潼县特产列表

梓潼桔梗
梓潼桔梗

梓潼桔梗产地范围为四川省梓潼县现辖行政区域。 梓潼桔梗,川桔梗中品质最优,种植历史已有300余年,药材业把产自梓潼的桔梗称为“梓桔”,将梓潼誉为“桔梗之乡”。2013年,梓潼桔梗种植面积达1.16万... [全部]

天宝蜜柚
天宝蜜柚

天宝蜜柚是四川绵阳梓潼县的特产。 天宝蜜柚 四川省梓潼县现辖行政区域 《梓潼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天宝蜜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梓府〔2014〕25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72... [全部]

许州凉粉
许州凉粉

许州凉粉是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许州镇的特产。许州的凉粉可谓是做工考究,口感好,细腻,具有梓潼地域特色。 许州是梓潼的一个镇。地处梓潼河的上游,七曲山的下侧。地道的许州凉粉做工考究,不像一般的凉粉那么容... [全部]

梓潼镶碗
梓潼镶碗

据传,最早本来是宫廷中的御膳,并非民间所有。它的制作技术并不复杂,主要用料是鸡蛋、淀粉、豆腐、精猪肉和羹料木耳、黄花等。蛋清、蛋黄、肉末等分层搭配制作,形成上黄、中白、下肉色,置于大品碗中,整齐切块... [全部]

梓潼薄脆子
梓潼薄脆子

又名:“薄脆子”、贡饼 产地:中国四川梓潼。 历史: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玄宗避难入蜀,途经梓潼上亭铺,有人以该饼进贡,玄宗尝后大加赞赏,于是梓潼酥饼在长安渐为人知,时有谈及,并称之为贡饼。由此可见其...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