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哨村介绍
南哨村驻新集镇,辖:南哨(老街)、南当、上者旦、下者旦、桃子寨、白德等六寨,共10村民小组。2008年全村299户1848人,其中苗族844人,侗族882人,汉族101人,布依族10人,水族6人,瑶族3人,藏族1人,白族1人。有吴、陈、周、罗、杨、熊、何、石、李、田、胡、吕、龙、莆、陆、王、黄、欧阳、文、肖、向、张、潘、衮、米、袁、刘、姚、邱、蒋、邰、莫、唐、付、谢、祝、谭、储、仲等40个姓氏。耕地面积785亩,林地面积16197亩。 南哨村原驻南哨河西岸的老街,2006年三板溪水电站蓄水,老街被淹没,随乡政府迁南哨新集镇。海拔500米(测点:乡政府门口)。 南哨寨(老街):寨子位于尖峰岭山脉于境内向中部延伸的一小岭山脚下的南哨河西畔,为南哨村2、3、4村民组,清·朝乾隆时期曾称“范哨”,后改称南哨(有剑河南部哨所之意),水淹前有120余户,600余人。为非苗族人口居住寨。民国32年(1944年)曾更名为“南江”,民国33年(1945年)又回改南哨。过去是黎平、榕江通往剑河、镇远官道旁的主要驿站。 1934年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十五师、红九军团主力、红三军团主力、红五军团主力及1944年-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都曾过境于此,且于此宿营。过去没有公路,南哨河是境内通往湘、鄂、桂的唯一水路交通,大宗货运均通过南哨河航运完成。南哨河上游盛产木材(杉木),其木材质地坚硬,且腐皮不腐心,深受湘、鄂木商的青睐。太拥河、朗洞河、巫密河三条河流域的木材砍伐后编成筏子,放运至南哨,再由南哨放运清水江扎成大筏水运至洪江、洞庭湖等地销售。从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南哨的木材市场十分兴盛,民国初年,有木行18家,为木户提供储木场所,为买卖双方提供食宿方便,并中介木材生意。是时,南哨寨热闹非凡,有“小南京”之美称。南哨市场(原名南江市场),始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每逢夏历卯、酉日为开场期。集贸市场原于南哨老街屋脚河沙坝,后改设至老街,场日人拥数百近千(尤其是春节前的几个场日),人头攒动,接踵摩肩,南哨也因之而富足。 解放前,南哨街上就有罗根吉、罗根陆、陈光泽、陈光林、肖祖德、肖祖尧、周规勋、陈守权等十余首富修建印子房居住,还出过师长、团长等人才。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南哨街上多人依托其市场成为百万资产富翁。清·乾隆前南哨隶属情况无考,之后隶属周必荣土通事。民国19—21年隶属南荡乡。民国27年,全县撤乡建联保隶属南哨联保。民国30年,撤区和联保南哨建乡后,隶属南哨乡。民国32年改“南哨乡”为“南江乡”,民国33年又将“南江乡”回改为“南哨乡”,南哨寨从属不变。民国38年隶属南哨乡第一保,即:南哨保。解放后,1953—1956年隶属南哨乡南哨村。1957年与德号合建高级社,隶属南哨工作片区。1958年建南哨人民公社(大公社),南哨寨隶属南哨人民公社南哨管理区南哨大队。1959年大公社迁至太拥,隶属太拥人民公社,南哨管理区南哨大队。1963年隶属太拥区,南哨人民公社南哨大队直至1984年5月。1984年改南哨人民公社为南哨乡后,隶属南哨乡南哨村至今。 民国16年始建南哨公立小学于南哨寨,34年改为南哨中心小学。解放改为南哨乡中心完小,办小学1—6年级至今。 南当寨:寨子落座于老山界山脉向西北延伸的高顶盖山峦脚下,前濒“太拥河”,后依“九情山”,为南哨村第六村民组,迁入新集镇前有20余户,100余人。为非苗族人口居住寨。民国19—21年曾建乡于此。 南当大约在清·咸同年间前就有人居成寨,寨址于现南哨小学屋背一带,为苗寨。不知何时何因此寨荒芜至今。 民国初期,姚、杨二姓分别从三穗迁入,于仅靠太拥河的田榜居住。随后又有陆、吴、罗等姓氏陆续迁入,遂成一新之南当寨。寨有姚、杨、吴、陆、罗、潘、邰等六姓氏。解放前隶属南哨乡第一保,解放后一直隶属南哨乡南哨村。1970年,,南哨至岑畔公路建成通车后,由于南当地势宽敞,南哨供销社及集贸市场曾于1973年迁于此。后来,不知何因,又迁至太拥河大桥头新街。 1984年南哨乡政府由南哨老街迁南当后,于1997年建成滚猪洞(高岩洞)防护墙和连结新街集镇市场的水泥路面。 2006年因三板溪电站蓄水,南当寨旧址位于水淹线下,随乡政府迁新集镇。 上者旦寨(亦称上寨):寨子位于南哨新集镇西面约2.5公里处的巫密河北岸半山腰小岭上,属尖峰岭山脉。剑南公路由西向东穿寨而过,为南哨村8、9、10村民组。2008年有60余户,300余人。过去为苗族聚居,后有其它民族迁入混居。上者旦何时成寨虽无从考证,但据《清江志》记载,清·雍正以前此寨已成。清·乾隆时期,隶属革东王开甲土千总,当时称“上台旦”。民国时期隶属南哨乡第一保,解放后隶属南哨乡南哨村至今。 下者旦寨:寨子位于南哨新集镇西面一夫峰山脚下的巫密河南岸水畔。由于其住于上者旦寨之下,人们亦称之“下寨”,为苗族聚居。2008年有30余户,150余人。清朝时期属革东王开甲士千总管理,当时称“下台旦”,民国时期隶属南哨乡第一保,解放后隶属南哨乡南哨村至今。 桃子寨:寨子位于老山界主峰之一的高顶盖山峦脚下的南哨河东岸,与南哨老街一水相隔,距南哨新集镇约1.5公里,为南哨村第五村民组,苗族聚居寨。2008年有40余户,200余人。何时建寨无考。龙、吴二姓为老户,龙姓从锦屏亮寨司迁入,吴姓从天柱远口迁入,龙、吴二姓谁先入无考。谭、周、陈等姓后于龙、吴二姓由天柱迁入。民国时期隶属南哨乡为第一保,解放后隶属南哨乡南哨村至今。 白德寨:寨子位于南哨河西岸山腰的一小岭上,距南哨新集镇约3.5公里,为南哨村第一村民组。为非苗族人口聚居寨。2008年有20余户,100余人。属尖峰岭山脉。1934年,杨姓从柳寨到此种田谋生,后于此定居,后来,邱姓、周姓由南哨迁入该寨。民国时期属南哨乡第一保,解放后隶属南哨乡南哨村至今。 还有1个地名与南哨村同名: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南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