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莱芜 钢城区 辛庄镇 徐家店村

徐家店村介绍

徐家店村位于莱城东15里,盘龙河东岸,地处丘陵。东面是刘响泉村,西面是郭家沟村,南面是上陈村,北面是吕家峪村、下三山村,耕地1423亩,全村415户,1238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末徐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迂此建村。因古为通往博山大道,徐姓以开店为业,由此得名徐家店。其实徐家店村是个多姓氏之村,徐姓现只几户,而最多的姓氏是孙、吕两大家族,有史以来,各家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大家族从不欺负小家族,因此从清朝初年多姓氏迁至,至今全村有19姓氏。 据《辛庄史志资料》记载,解放初期,徐家店村隶属辛庄区;1958年3月,撤销辛庄区,改为辛庄乡;同年10月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办事处;1985年10月辛庄办事处分为辛庄镇和铁车乡,徐家店村隶属辛庄镇。后合并乡镇,徐家店村隶属辛庄镇至今。 徐家店村内颜苗公路贯通南北,是一条交通要道。抗日战争时期,在村北3华里之遥的下三山村有一日军据点,1944年春,伪营长马贞元带兵接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徐家店“四•二一”惨案,他们以枪杀、火烧、填井等手段,残杀无辜群众32人,伤者更多,烧毁房屋1300余间,过后,整个村庄一片废墟。但这没有压倒徐家店村民,更激发起了全村人民对日伪军的痛恨,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在革命战争年代,共有30余人参加革命队伍,其中有7人壮烈牺牲,有的已成为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如孙文承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代部长兼参谋长,田纪考曾任成都民航局政委。群众大力支前,也为革命胜利立下了一份功劳。特别是在1947年莱芜战役中,成立了以孙洪喜为首的担架队,共出民工120人次,担架30副、车辆50辆、向导20人、挑夫40人、军粮8000斤,军鞋1000余双,柴草1000余斤,有力地支援了莱芜战役。 全国解放后,人民的干劲更足,想方设法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努力。为蓄水灌溉,1956年在村东修水库一座,蓄水量约30000立方,解决了低洼地的灌溉问题;1970年为增加灌溉面积,让村南村北的山坡地也能浇上水,全村村民齐努力,修建了村南村北扬水站两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徐家店村积极响应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努力搞活经济,大搞种植、养殖、贩运,红红火火,当年收入在万元以上者比比皆是。近几年,由于辛庄镇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徐家店村的养殖热情,户均母猪两头,并且更新换代快,逐步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品种良好的仔猪市场,吸引了淄博、滕州等地的客户,加速了徐家店村的致富步伐。 徐家店村很重视环境保护,大力搞好绿化工程。早在1963年在支部书记张加迎的领导下植树10000余株。2002年春,村委一班人研究如何绿化好村西的河滩地,为确保管理好树苗,实行公开竞标拍卖绿化河滩,调动了群众绿化河滩的积极性,全村153.6亩河滩,全部栽上了速生杨,成活率达98%以上,“买下林权绿河滩”。被省、市电视台和《莱芜日报》报道过,曾在市内轰动一时,也在林权承包方面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成为省推广经验。 人民富裕了,生活得到了改善。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前后出厦大瓦房;村中两次整修了线路,规范了用电;200余户装上了电话;三轮车、摩托车出出进进,缩短了地区距离,畅通了地域信息,加快了致富步伐,人民物质生活一天一变样。但人们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追求,还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在原来村戏剧团的基础上,组织了一个莱芜梆子地方戏剧团,有30多人组成,吕英友任团长、上演新老戏剧,逢年过节,出演四邻八乡,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徐家店村有过屈辱,也有过荣耀,但都已过去,未来会更美好,因为她现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有力的步伐,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富裕、美丽的徐家店村而努力奋斗。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1个地名与徐家店村同名: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向阳川镇徐家店村

徐家店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