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槐峪村介绍
野槐峪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北21公里,口镇东北部10公里,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东临五色崖,南接桃花村,西临国营吉山林场,北靠黑山头。耕地面积163亩,山场面积2537亩。居住着张、李、景、高4姓人家,67户,188口人。 野槐峪村在1947年以前属茶叶区;1947年以后,属口镇(二区)桃林乡;1947年设桃林乡,地址在陈林村;1958年属龙角乡;1959年至今属口镇。 解放前,野槐峪村备受战乱之苦。据口镇党史资料中《野槐峪惨案》记载:“1940年10月,莱城、口镇日军300余人连续三次去北山区扫荡,放火烧毁野槐峪村全部民房百余间,赶走牲畜300余只,村民财物化为灰烬,并杀害村干部李守信。”勇敢的野槐峪人不畏-,积极踊跃参军支前,烈士李桂忠为国捐躯;张钦玉屡立战功升为营长;李玉玺1945年参加革命,参加过莱芜战役和抗美援朝。野槐峪的村民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国初期,野槐峪村民们为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对农作物种植改造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村支部书记张业历尽艰辛,从外地引进了鸭子嘴玉米、三八麦、小白芒麦、胜利百号大地瓜,五爱棉等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据口镇党史记载:1953年11月,野槐峪村支部书记张业被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勤劳的村民们,在1973年首次利用冬闲时间,男女老少齐上阵,顶风雪,冒严寒,奋战一冬,建成了储水2000多方的老泉水库。之后,又分别在1983年冬修建了北拐子水库;2001年冬修建了窑岭后水库。三座小型水库共计储水8000多方。水利配套齐全,灌溉面积达40多亩。至此,结束了单纯靠天吃饭的历史。 1976年,野槐峪村民“农业学大寨”,开山、围堰、改河造地10余亩,扩大了耕作面积。 该村自1984年通电,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灯,夜晚灯火通明,告别了祖祖辈辈点油灯的时代。此后,村民们又从村西老泉引来了自流水,供全村吃用,此水清凉甘甜,可与矿泉水相媲美。 “要想富,先修路”。1988年建石屋门桥一座;1989年秋又建成村头大桥。1996年向南修沥青路1500米,接通李家楼村,经陈林直达口镇,与莱明公路相连。自此打开了山门,交通便利,畅通无阻。 勤劳质朴的野槐峪村民,合理安排农事,抽出劳力,走出山门进城打工经商,远至莱城、淄博等地。建筑、装修、运输、机械制造样样在行。其中的佼佼者李笃法已在莱城买了楼房,安了家。 村民们崇尚文化,1957年建起了村办小学。先后有王加斌、张连君、陈敬轩、张连明等教师在此任教。直至2000年口镇教委实施合班并校,该村小学并入李家楼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张海波、李爱笃、张胜军、李保军4人考取本科大学。村中所有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夏秋之季,当你步入野槐峪村,遍地林荫蔽日,到处瓜果飘香,现在全村已安装电话26门,客车l辆,汽车l辆,拖拉机2辆,抽水机28台。彩电、摩托车等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富裕了的村民们在村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正朝着科技致富的阳光大道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