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坛村介绍
南坛村地处高庄街道办事处东北部,南距办事处驻地15公里。南坛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即南坛村、杨家庄村。南坛村位于莱城南1公里,汶河南岸,地处平原,耕地98亩,103户,358口人;杨家庄村位于莱城东南1.5公里,汶河南岸,地处平原,耕地49亩,67户,179口人。 据传,南坛村建村应在明朝以前,有古槐及古房迹为证,并说有李姓早居,但无据可查,同时也无法认证确切年代。据《杨氏谱》与“杨氏谱碑”记载,明朝初年,杨姓由山西迁此建村,因村北有神祗坛,该坛位于莱城以南,故俗称南坛,村以坛命名。后谷、吴、于、刘等姓先后迁入。清朝初年,杨姓家业败落,故将田产宅院卖于吴姓,遂移居村东南的羊圈小屋居住建村,以姓名村杨家庄。后张、李、亓等姓先后迁入。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西厢保•南坛”。清《康熙莱芜县志》:“东厢保•杨家庄”。解放前,南坛村曾属当时的一区(城区);后属汶南区、郊区等所管辖;解放初期,南坛村自成行政村,杨家庄与鄂庄宋家庄、南窑为一个行政单位。1956年南坛、杨家庄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后随着合作化的发展,于当年成立了农业初级社,不久成立了高级社,任家庄、曹家庄、麻湾组成红星二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南坛村归高庄人民公社所管辖。自此,南坛村为南坛大队,下分三个小队,成为以大队为领导,以小队为独立核算单位的体系,村民在大队的领导下,按照上级下达的粮食种植计划种植小麦、玉米等。另外每家还分得部分自留地。南坛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条件极好,又地处莱城近郊,因此,自古村民就有种植蔬菜,自产自销的习惯。1974年,该村被莱芜县政府划为蔬菜基地,专业种植蔬菜。 为保证大棚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党支部、村委会从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人手,积极搞好服务。 几年来,全村新打机井8眼,架设电线4000多米,新增变压器1台,购置大中型机具10余台。每年仅用于开挖水渠、机井配套、机电修理的资金就达3000多元。南坛人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现在走进村里,会看到旧房大多已翻新,街道宽敞清洁,新建住宅按规划建设,排列有序,村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近几年在新一届党支部,村委会的正确引导下,村民由单一种植蔬菜向多元化发展。许多人搞养殖、建筑、经商、运输等业,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南坛村因坐落于莱城近郊,受先进思想文化影响,人们思想观念较为进步,许多人积极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中,周庆龙、谷友峰、谷友亮为革命捐躯,成为革命烈士。人民群众配合我军打击敌人的故事也屡见不鲜,其中夜袭南坛的故事至今仍在村民中广为流传。 南坛人注重文化,崇尚礼仪,遵纪守法,民风淳朴,自古他们就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因而教育较为发达。老一辈村民中接受教育者多,建国初期吴姓中就出现教育工作者5名,现全村从事教育工作者达20余名。因村民重视教育,1975年村自办小学1处,教学班5个,教师完全由村民择优选用,教学质量名列前茅。1994年因生源减少将小学并入蔴湾联小。20多年来,全村共考出大中专学生30余名。 该村村民素质较高,村风极佳。近20年来,全村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几十年来,村民遵守村委之规定,都能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一人违例。 南坛村历史上虽没有重大事件的记载、传说,但村内近千年之古槐仍苍翠挺拔,百年老屋仍依稀可见,他们千百年来伫立村中,见证着南坛村的沧桑变化。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