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村介绍
官司村系革命老区,位于镇西13公里,海拔1100米。明万历间,何氏曾开山种茶。崇祯年间(1630~1635年),郑绍二从浦源村迁官司村定居。清道光十五年(1935年),郑开淋从浦源村迁围城底自然村定居。 官司村原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七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1月,隶狮城镇紫西保。民国34年8月,隶周宁县狮城镇西关保。1950年4月,隶周宁县第一区(端源区)源头乡。1956年底,隶溪坪乡。1958年9月,隶紫云公社。1959年1月,隶端源公社源头大队。1960年,从源头大队析出,设官司大队。1963年,隶浦源区溪坪想。1966年8月,并入源头大队,隶端源公社。1979年6月,复设官司大队。1984年8月,隶浦源乡设官司村民委员会。1995年,全村72户、459人,设村民小组4个。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4月,上洋村张彭八受浙江新科状元唐文献奏准在官司山川横直十里内任意围城煽银。于白亭仔村后山岗砌造围墙(尚存墙基),称围城冈,建筑炉楼,在1500米高山上建煽银楼(后称圣银楼),相传明代煽银兴旺时期有“三千走路客,四万坑里人”之称。距官司村2.5公里的底楼村驻武士护卫矿山,称围城底,督炼-驻地称“官司”。至隆庆五年(1571年),矿脉稀少,奉抚、按两院令,竖封坑禁碑,停止采矿冶炼。 该村盛产官司云雾名茶。明万历间,何姓开始拓居种茶,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茶园处千米高山坡地,春、夏季上午多为浓雾笼罩,土层厚,土质松散,有机质丰富,茶芽茁壮,茶质汤色红艳,为历代茶商争购加工精制销往国内外的名茶。1986年,周宁县地方国营茶厂精制的“官司迎春名茶”,于1988年获国家轻工部优秀出口产品铜质奖。该村还有一大特产——毛竹,面积大,竹质好,每户均有20~30亩,全村年采伐收入10万元左右。1995年,始修通麻岭至官司村简易车道4公里,仅通手扶拖拉机和三轮客运摩托,运出部分盛产的毛竹、柴片销售。1995年11月,架通高压输电线路,改变村民照明多用竹蔑、蜡烛等情景,但文化生活仍较贫乏,虽身居“银山”、盛产名茶,却未能发挥优势,治穷致富。 还有1个地名与官司村同名:河南南阳镇平县张林镇官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