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村介绍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面一公里就是溪口的第一大村------上白村,又称白岩,古称玉崖,现有1008户,总人口2796人,该村坐落茗山脚,外接五林村、溪口镇,里接东山、横涧,南连溪口风景区的蒋母墓道,村前公路又是通往雪窦山的必经之路地,四周群山重叠,风景秀丽,来自商量岗发源的茗山溪从村中流过,并划分了溪外、溪里。古人传说真宗白岩人能知如下秘诀“白岩有三奇,溪外叫溪里,东山在西边,凉亭在屋里。”进凉亭有山台石阶,亭屋柱有几根柱子,茗山溪旁有大悬山一座(1954年人工肩挑而成),大悬山水库一只,当时为增加水利水源而造,年久淤泥增厚,2000年挖泥砌石重修,主要蓄水供村民用水,水库下50米“石桥头”是溪外、溪里的连接桥梁,桥头有350年历史的古樟树一棵,是村中唯一大风景树,再往下50米有正祥桥一座(原叫新桥头),是进村主道,1992年被“730”台风洪水所毁,由台胞徐正祥之子徐汉康出资重建,故称“正祥桥”。茗山溪从村口流出汇入剡江,溪两岸水稻田洪水期屡次受灾,及至镇政府改江后得到了彻底解决。 说到上白村由何时由谁诞生?经调查有以下二种依据: 一.据传说:宋朝顺宗王时仙居黄岩有一家姓徐的弟兄三个,常外出烧炭,有一天经过本村,当时这土地上没有人烟,遍地都是节竹棚.烂泥塘,他们路过后继续寻找炭山及山主,兄弟三个四处奔波,一星期后转回原地看到“冷饭饱”原样不变,饭色不变,温度不冷,老大一想,此地非凡,随即安居下来,这块地就是现在的小四房堂前,后堂还有玉石一块,故称上述的玉崖村名;0后来去下官发族,到过人说烟灶比上白还多,都是同姓辈代,我村每届做家谱都来祝贺顺根,有一届送来匾一块,挂在徐氏宗祠台亭后,进大门就看到上写“徐府翰林第”,这个名人就是清朝苏州府台徐立刚;三弟去向不详;以上老大据家谱记载就是徐子兆(八太夫君)是上白徐氏的始祖。 二.据民国二十二年(最后一届家谱)敬-(三房)的四明玉崖徐氏家谱世传(宗谱交奉化档案馆)首页记载如下: 微言公长子.始祖.太八.南宋嘉定年间自黄岩徒居玉崖配锦姓吴氏葬名山.东陇大墓山生一子——四一.配张氏葬名山祖下生二子,一子徒居公棠——等到此第二十四世。 这届这房记载到第二十四世,奕字辈,徐氏行诗(辈份)是:五、世、其、昌、兆、奕、哉、敦、本、在、明、伦、孝、友、家、风、正、从、斯、起、达、人,现在有各房堂前: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七房、新堂前、老屋、秧地头、西宅、高楼下、后二房、后三房共12间,做房内子孙祭拜和丧事办理;小祠堂也叫敬信堂,是第九世伯信(信太公)所造他行与二字实夫捐栗为羲官八乡贤祠,该祠堂过去只为信太公子孙所有使用、议事、祭拜等各种活动,现在为上白老年协会活动中心,刚解放时1950年立过上白乡政府办公室,乡范围有新建、上山、沙堤、入山亭、东山、横涧、伏岩坑八个村,乡长宋行行(宋独眼),江福良、文书江芝兰,土改溪口区上白试点,村行政主任徐敦文,农会主任徐哉清,土改结束乡办公室迁入溪外,徐敦康赶出大屋(被调房主雇工:樊阿福、徐成佳、单三毛),该大屋拆乡后订入奉化公房,八十年代仍卖给徐敦康子孙,据现健在的土改时调议组人员讲:当时的上白只有300余户,人口约1200人,全村水田1800亩,什地500亩(指坟滩、竹园、空基地等)土地改入每人1.5亩,坐落户每人1.7亩,每户有土地证存档(内有土地房屋面积四止),县长李会马。那时全村山林面积2500亩,用材林800亩,毛竹、大竹、乌竹山1500亩,其余为荒柴山;据老前辈说上白人多数种田为业,无产业田租田种,学手艺做五匠,有出卖做工,风调雨顺吃吃过,山林收入谈不上搞家庭建设,生活艰苦,住的一间屋祖孙三代做婚房,穿的是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缝缝补补穿热不冻算不错,吃的秋后有全年粮食是好人家,行的不管上山、落洋、市内外遇事就是一条腿,目前青少年是不会相信。 再说村中古代建筑大祠堂(徐氏宗祠),据识古人士推佑,明朝所造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外望五马山墙,进大门两边二楼廊屋,台亭前天井,中堂三间,台亭建筑威严,精致细雕,虽被扫四旧时有破坏,但形壳基本完整,奉化市内不多,也是文物之一;祠堂目前由老年协会管理,为村民办福利搞活动的室内场所;解放前“东海小学”校址,二个先生,几十个学生,复式班上课,可现在的上白小学,可说是奉化市第一舍,有学生218人,老师9人,学校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12间三楼一幢,有广阔的体育场所。大祠堂过去用于祭拜.议事.办事的活动场所,辈代最高,年龄最大为一族之长,一开祠堂门由他说了算;以下分四个堡:溪外、前宅、后堡、中堡,堡长也是一堡之内辈代最高,年龄最大;又有千首,能干有财的人为民办事。 古代建筑白岩庙也了略有名气(西祠庙),位置在蒋母墓道下,它是近地四庙中第一庙(新建南祠、北祠、五林东祠),范围大、石柱多、全套石銮驾,石元宝桌,菩萨是肖王庙同一体叫肖公绥银侯王,名字叫肖施西,生前,奉化县长,因开肖镇活动和灭蝗虫有功、爱民,故皇上封其以上之称,神是四方,这样的庙可惜在1976年被造上白小学时拆除。 土改后,全村人人有土地,个个与饭吃,生产劳动组织了互助组,十几户人家有组长派领下集中劳动一起做工,年终结算,这就是历史上没有的农业集体劳动开端的第一步。土地分到户对贫下中农种田还有困难,缺少资本及农具,为此上级政府号召进一步农村走集体化道路办合作社,我村办了复兴、中兴、爱国等五个小社,劳力.土地.山林,归集体所有(山林折价归还),农具作劳力股金投资,按劳记工分,按人记定粮,每年年终分配,社委会有主任.会计.保管员.记分员组成,到1958年有原五个加伏岩坑共6个和拼上白高级社,主任徐中夫,监察主任殷定奎,财务主任徐高水,会计徐祖国,1958年下半年贯彻三面红旗总线路,-,人民公社,我村为溪口人民公社上白大队,组织军士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同吃.同住.同劳动,全村一个食堂,劳动不得自行。1961年食堂解散了,大队也分了,后横一大队书记徐宝康,前横二大队书记徐敦友,溪外三大队书记徐根宝,有生产队核算分配,全村24个生产队,也就是目前24个村民组,这是粮食通过见缝插针,种植比以往也有好转,可是到1968年0开始,各单位分两派,公社书记毛丹成,又把我村三个大队和拼为上白大队,书记徐宝康,生产队核算不变,因生产队劳力不得自由,赚钱搞副业就是资本主义,生活艰苦,人口有发展,上白大队的村名一直到1991年就是三块牌子:上白村委会,党支部,社委会;再说上白有1000多亩水稻田,其中1/4是梯田,雨点一息无三天水量,旱情年年有,无法解决,田头争水兄弟没面孔,莫奈何兄求龙王,有些年旱灾加虫灾,甚至颗粒无收;1952年溪外马夹岙独落坑开始筑山塘水库,“以工代中”做一天三斤米,接续上述写的大悬山水库,按受益田亩负担出工,并有溪口部队支援,那是主要蓄水灌溉,1957年.1958年连续分布挑水库有马夹岙.鸡龙站(1995年已建造宁蓄电站).黄泥岙、竹夹岙、羊坑庵等七只水库,有益改轻了旱情,为了上白根本性防旱保权,有徐林云设计名山缺口筑坝,造名山水库,经市水利局同意,支援无偿提供水泥、钢筋、0三村物质,劳力村自负,于1968年8月由村书记徐宝康进入中峰村亲自指挥施工,全年不停地进行打石、挑土,全村劳力上半年以农田为主,下半年留晚稻后期管理外,其余全部劳力挑水库,水利工程委及食堂人员紧紧长住中峰村,十三年后竣工回家,附近受益村同样也助工。1978年—1983年先后由溪口镇与上白村投资合造名山一、二级电站两只,发电不妨害灌溉,电收入镇分成60%,村分成40%,到2000年由徐华栋村长把两只名山电站全部买回归村所有,并重修了二级电站厂机房,又规定二只电站收入专项资金每年供老年人享受,目前每人每年200元,以后可能更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了农村劳力的积极性,有生产对的土地包产到户,粮食产量增长速度较快,改革开放以来,按各人所长,办厂的、经商的、搞第三产业的年年增多,就是搞农业的从原来种粮食也调整了产值结构,种经济作物为主体,目前上白的土地上已经看不到水稻田了,据2005年年报农业总收入888万元,比1990年945000元增长了9.4倍,农作物播种846亩,特色农业:花卉苗木445亩(外地租种例外),水蜜桃316亩,雷竹550亩,个私企业45家,工业收入1415万元,比1990年156000元增长90倍,建筑业373万元,其他127万元(利息、房租),总收入达5026万元,人均7551元,村级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先后搞起了村政建设:有1974年电灯照亮了全村每家,永别了过去青、火油灯,洋烛照明;1986年拓宽了名山路,汽车进了村,2000年溪口公交上白设了停靠站,村民从村里就可到各地;1988年各户接上了自来水,消灭了肩挑井、河水饮用;1992年有线电视到每户,1997年上白实行了电话村,现在一般青年男女都带上了手机通话,摩托车行路,住的从八十年代开始建造水泥砖木结构屋,开始是名山路两旁三楼6幢65间,2000年名山路两边又造了别墅80套,改变了上白村村容村貌;回忆六十年代青年结婚打泥墙屋做新房,现在穿着方面,不但买高档,还要赶时髦,吃的既合胃口,由讲营养,再不象过去农家人说“家有咸菜不吃吃淡饭,农户人家没有客人决不上市买菜”。不但村民生活过的富裕,个人存款累累,如今的一般生活可说是历史未有的。 又说上白革命战士殷定奎,曾经参加过孟古良、大别山、淮海战役,过长江、卢中南、抗美援朝战役(有奖章),2005年8月份民政局转发中央24K抗日战争纪念章一枚,币800元,自即日起他的个人医疗费全报;上白高才生徐涵江学历研究生,上海邦联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平龙学历博士生,在美国就读博士后;徐志勇学历博士生,江苏省常州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徐其军学历研究生,奉化罗蒙技术科长。 还有2个地名与上白村同名:福建南平顺昌县仁寿镇上白村山西运城闻喜县东镇镇上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