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村介绍
2011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将原来的宅基和应刘两个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并命名为宅基村。宅基村位于新建东北4.7公里河谷平畈。东与新碧泗山村隔溪相望,南邻马渡村,西与前朱村相接,北与新碧龙湖村相邻。宅基村下辖宅基、竹棚、碗山坑、坑口西、应刘5个自然村,历史上有上门岩、双眼塘、乌山头、年台坟、绕西岭五个自然村已废。全村1436户,3807人。居住着大多为汉族,其中还有少数的畲、壮、苗、布衣等少数民族。面积约为5.6平方公里,村地宽阔。 宅基村大多施、刘姓。其中施姓多为唐朝末年括州(丽水)刺史施坚实的后裔,已传承40代,是缙云望族。公元960年施坚实公四世施赋从青塘到桂溪西畈,双峰下古泽龙湖南部一带,平整土地,围湖造田,作为宅基发族的主体。 宅基村人民在0的领导下,勤劳致富奔小康,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四周高楼林立,村中大小巷道都已水泥铺路,环村大道四通八达。村中的大阊门建于明朝年间,“激扬三省”的匾额悬于门内,门前原是小石铺地,十八栏杆十九柱横跨东西,两侧各有花门一座,花门上刻有“绣衣”、“进士”大字,横批上狮子抢球,花门柱上青龙盘绕,非常壮观。该些建筑在1965年“四清”时被破坏无余。大阊门前的广场面积约为10余亩,广场上有大会堂、办公大楼,四周有各类商店。每逢农历二、七为宅基集市,附近的村民都会来赶集,热闹非凡,大大的方便了村民。一到晚上广场上都会响起悦耳的音乐,村里的爱舞者集结于此,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在广场上还有篮球架,兵乓球桌以及一些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活动,大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村东的大东祠(施氏宗祠)建于明朝年间。在2010年发生火灾,不过门口的“贞节”牌坊尚好无损。改牌坊系明嘉靖17年(公元1518年)天子嘉靖赐监察御史施山吴氏失夫为节妇,特赐“贞节”二字。在应刘村中的刘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971年),明相刘基亲书牌匾一块,名“冑勋”,后被毁,于清乾隆48年(1783年)重建,至嘉庆二年(1796年)完工。至今期间多次损毁,多次修建。 宅基村西通过大片农田,有甬山、乌山、双峰尖等山峰连绵,群山起伏。双峰尖在宅基村北端,遥望双峰两尖并立,居东的顶尖有一双峰洞,洞中泉水滴滴,泉水洞钱塑有神像,为官清居庙之神排行十七,汉末曾任都尉,为官清正,百姓感恩特塑之。公元234年诰封相公,即李十七相公,历世传承,相公原居丽水青龙庙,光绪五年(公元1874年)移居双峰尖双峰洞,即双峰庙。行政村境内还有650米山峰,名为风动岩尖,位于绕西岭西侧。 宅基村的龙潭水库,位于乌山头南,1988年建,坝高22米,容水量15万立方米,水库面积26亩,可灌溉良田800亩。乌山头水库建于1993年春,坝高15米,容水量14万立方米,水面面积约24亩,可灌溉400亩良田。以上两个水库于2009年凿通合并后除良田灌溉外还供全村自来水用。 宅基据宗谱载,唐朝(公元905年)刺史施约铨始居该村,因村址原是一片溪滩,故村名称泽矶,后为便于书写,逐渐以谐音演化为宅基。在新建东北4.7公里河谷平畈。海拔124米。块状聚落。面积约4.1平方公里。933户,2609人。多施姓。耕地1425亩,多种粮食作物。林地3912亩。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 坑口西以位于西岩坑坑口的西边而得名。在宅基西1.3公里丘间平畈。海拔146米。块状聚落。90户,274人。多施姓。该自然村夏天凉爽,溪水冰凉,很适宜避暑居住。 碗山坑村住落在一个形似碗状的山岙中,村边有一小溪坑流过,故名碗山村。在宅基西北1.4公里山脚。海拔168米。点状聚落。3户,12人。姓刘。 竹棚以村四周毛竹茂盛而得名。在宅基西北1公里丘间平畈。海拔139米。点状聚落。3户,13人。姓施。 应刘约在明朝永乐三年,先由丽水县刘祠堂背的刘师颜,刘师贡移居该地,后又迁来一户姓应人居此。解放前,两姓虽同住一村,但各自称姓刘,姓应。解放后,各取一姓,定名应刘。解放初为应刘行政村,属新东乡。1956年属东川乡。1958年称应刘生产队,属东川管理区。1961年建立应刘大队,属东川公社。1984年为应刘村民委员会,属东川乡。1992年撤扩并后,改属新建镇。在2011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属宅基行政村所辖自然村,属新建镇至今。在新建东北4.5公里河谷平畈。海拔125米。块状聚落。406户,961人。多应、刘姓。面积约1.2平方公里。设12个村民小组。耕地381亩,主种水稻。林地937亩。产蚕桑。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 还有1个地名与宅基村同名:江苏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宅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