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江苏 南京 江宁区 秣陵街道 家园社区

家园社区介绍

家园社区 家园社区位于秣陵街道西北部,东至宁溧路、云台河,南至正方大道,北至阳山河,西与谷里街道接壤。境内有清水亭大道,将军大道贯穿南北,南距禄口机场12公里,北距江宁区政府驻地东山镇约10公里。社区总面积8.4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786.863亩,水面1911.6亩,总户数1315户,总人口4356人,总劳力2995人。其中,已就业劳力2755人,全社区下辖9个自然村(赵家楼、张家园、周家杆、白塘、林场、上新丰、东新丰、胡家、后圩),分为36个村民小组,社区驻地秣陵正方大道13号,距秣陵集镇不足1公里。 [沿革及主要领导] 家园社区是由原家园社区、原新丰社区于2007年3月合并而成,沿用家园社区名。1958年9月,秣陵人民公社成立初,将家园高级社,新丰高级社分别改为同名大队。同年10月,家园、新丰、高塘3个大队合并,成立秣陵公社先锋大队。1961年下半年,先锋大队分开重设家园大队,新丰大队、高塘大队。1983年,秣陵公社改称秣陵乡,家园大队改称家园村委会,新丰大队改称新丰村委会。 2003年征地拆迁后,同年10月家园村委会改称家园社区,新丰村委会改称新丰社区。2006年新的秣陵街道成立,保留以上两个社区。2007年3月,两社区合并成为新的家园社区。 1980年,原新丰大队第一、第二生产队划出,成立秣陵公社林场。2000年7月,林场及农户重新划归新丰村委会。2003年拆迁后,2005年6月村民被安置于秣陵欣旺花苑小区,首期领房1716套(大、中、小套型)。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家园村属典型丘陵地区,境内岗峦起伏,4000多亩农田分布于一山、两圩、九冲、一滩之中。其中最大的赵家冲有农田1000多亩。旧时岗田、山田,多为望天收;圩田,滩田不怕旱但极易受涝。多数旱涝保收好田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清朝末年,东新丰自然村魏家华官居翰林,在魏家村有住房一处,良田几处,总耕种面积3000余亩。民国期间,张家园村首富赵士银,拥有赵家冲土地面积300余亩。当时绝大多数农民靠帮工、租田为生,有一小部分农民以养蚕、木机抽丝纺织为生(蚕丝粗加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61年为解决抗旱排涝问题,原新丰大队建造一座大型排灌站。1977年由家园、新丰大队合造一座元丰电站,解决家园村抗旱面积达1000多亩,解决新丰村排涝面积达500余亩,后又陆续修建白塘二道站、胜利圩排涝站、高白塘翻水站等8座机站。1996年底,家园村为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村民抛荒责任田现象,率先实行两田分离制。即:每人六分口粮田,剩余面积实行农田规模经营,村与县种子站签约,成为江宁县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面积1000余亩。 在此同时,村投资近300万元进行大规模土地平整,实行全村土地条田化,道路沙石化,沟渠硬质化,平整土地1000余亩;填塘、沟、坝扩大土地面积96亩;修建田间沙石道路3000余米,兴建硬质渠8000余米;购置大型农田机械设备洋马收割机、菲亚特联合收割机等。经过系列农田改造,良种繁育亩产达650公斤。村委会自2001年以来,数年免收本村村民责任田税费,村劳动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外务工,农户家庭收入大为增加。 随着农业的快速有序发展,村工业也是蒸蒸日上。1978年家园大队创办了耐火砖厂、标牌厂;1982年家园大队防腐筑炉公司成立,同年创办村钢窗厂(改发展为正方集团成镇办企业);1985年防腐保温工程公司成立,创办新丰溶剂厂,解决大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促进农业协调发展,家园村于1992年开发正方渔场。水面面积120余亩,又开发大白塘渔场面积100余亩。 [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 新中国建立后,当时原家园有张家园小学、白塘小学。原新丰学生大部分去葛塘寺小学就读。张家园小学、白塘小学和葛塘寺小学都属于当时的元塘辅导区。1959年各大队自办小学,1964年各大队小学先后由初小发展成完小。1977年大队对学校进行修建扩建,家园小学建房14间,有学生220人;新丰小学建房16间,有学生180人。1993年家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45平方米,有小学生171人,教师10人,其中公办7人,自用3人。新丰小学校舍建筑面积460平方米,有小学生175人,教师10人,其中公办6人,民办2人,自用2人。静龙山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有小学生12人公办教师1名。1993年家园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48平方米,有幼儿75人,2个班级,教师2人。新丰幼儿园校舍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幼儿84人,2个班级,教师2人。2002年下半年新丰小学撤销,学生并入秣陵中心小学。2003年上半年家园小学撤销,学生并入秣陵中心小学。家园大队医务室初创于1969年,当时有2间卫生室,2名赤脚医生。1991年村卫生室搬迁到裘家山,村委会划给房屋约80平方米。1995年村委会办公楼翻新,划出8间约150平方米作为村卫生室;1998年选派1人到县卫校学习专业知识;村集体每年拿出数万元资金贴补医疗站,当时医疗信誉和环境较好,临近村的村民有病也到医疗站输液,基本做到村民小病不到镇卫生院。 2003年拆迁后,2005年6月村民被安置于秣陵欣旺花苑小区,首期领房1716套(大、中、小套型)。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电视普及率100%;百户家庭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12部、家庭电脑拥有量25台。社区有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房屋共230平方米。另有户外篮球场、老年健身休闲广场。通过干部“双带”和劳保站推荐,社区年解决居民就业450人以上。 社区于2007年被江宁区人民政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全年社区引进项目3个;税源引进33万元;扶持创业典型2个,鼓励居民自主创业;促进劳动力就业年完成218人;帮扶低收入农户计划54户;免费送电影进社区8场;社区居民购买电脑达250台;成立3支业余文体团队。在经济发展方面,社区新建5000平方米的门面房,提高“三产经济”贡献份额;新建两幢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增强社区“房东经济”发展后劲。自1993年至2001年,家园社区连续多年被南京市统计局评为全市“百强村”。此外还获得过多种荣誉。

家园社区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