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陕西 西安市 阎良区 关山镇 傅马村

傅马村介绍

傅马村 傅马村位于关山镇东北5公里处,东临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西靠南房村,南挨南良村,北接北马村。下辖傅东、傅南、傅西一、傅西二、傅北、傅中、马南、马北、联南、联北10个村民小组,村委会尚无定址。明清时该村名叫“杜册村”,属临潼县东梁里所辖。民国时代,政府推行保甲制度,傅马村属关山镇第一保,一保辖乔家四堡和南良、北梁、张店子、傅马及马家窑。1949年5月属临潼县关山区,废保甲,更名为第二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名为新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傅马大队。1959年与井陈大队合并,设新兴大队,大队部设在傅马。1962年新兴大队分为傅马、北马两个大队。1984年称傅马村。1987年8月1日,随关山划归阎良区。 傅马村名称之由来,是因村民中大多数为傅、马两姓。现有村民596户,2300人,耕地面积5380亩。该村土地平坦,西北高而东南低。土质黄善土多,垆土少。黄善土疏松,透水性强;垆土坚硬,易板结,遇涝则作物生长旺盛茁壮。傅马村地处东方红五支、八支灌区内,水利条件优越。交通也很便利,303乡道横穿村南,408乡道贯通南北,村组路面全部硬化。村民以农作物种植,奶牛、奶羊、生猪饲养及打工为主。2009年秋,村卫生室建成,95%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工商贸易日渐兴隆,文化教育普及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谐幸福的小康美景正在变为现实。 一、村组概况 (一)傅东组 原与马家堡同住一个城堡,城墙高大。马家堡开东大门、西小门,傅东开西向小门,旧称东堡子,因其傅姓多,又位于村东故此得名。除傅姓外,还有张、王、周姓。1949年有76人,2010年有170人,耕地面积300亩。傅继荣曾在南堡子开设油坊,收购棉籽、油菜籽,加工压榨后出售,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灌油,或换或买,络绎不绝。昔日,傅筱介家有一片芦苇园,不种只收,利润颇丰。今有傅万利在303乡道南侧,开设加油站。傅利利、傅有良各开一家综合商店。王金书经营农机具的电焊维修。周胜利、黄蕊娟夫妇开设一所幼儿园,同时经营奶站。 (二)傅南组 原名南堡子,位于村南。建国前仅有两户,都姓傅,所以叫傅南组。其他姓氏有张、安、史。张姓从东堡子迁入,安、史二姓为华阴移民。该堡也有城池,开南门。1949年仅有8人,2010年有190人,耕地面积300亩。傅保定沿公路开一家顺丰饭庄。其东有一家“好再来”餐馆。张建敏办楼板厂,生意兴隆,有载重车一辆,为顾客运送楼板。张建军领一支建筑队,在西安郊区承包工程,村里青壮劳力多随其外出打工。 (三)傅西一组 原名西堡子,有城池,开东西向门,也叫后排或后门(mán)。傅姓多,位于村西,故名傅西一。除傅姓外,尚有葛、崔、黄、高、史姓。葛姓来自河南,以打铁为生。崔姓自傅中迁入。黄姓从乔家迁来。高姓因婚而来。史姓系华阴移民。该组1949年有110人,2010年有426人,耕地面积1007亩。傅则让、高小贝各开设一家商店,批零兼营,顾客盈门。史八娃新开一家名为“巨光”的五金门窗加工厂。组里有挖掘机1台、50拖拉机1台、820拖拉机1台。张建龙开设“天虹诊所”,行医村组及周边地区。他又是养猪大户,存栏生猪50头左右。傅民主也常年养猪数十头。 (四)傅西二组 原名西堡子、前排或前门(mán),开南门。因位于村西,又与西一同住一堡,居民多姓傅,按其姓氏序号排列在傅西一之后,所以叫傅西二组。其他姓氏尚有刘、程。刘姓因婚落户。程姓系华阴移民。该组1949年有79人,2010年有232人,耕地面积450亩。傅育峰之子开设压面厂,顾客盈门,质量好,受欢迎。傅育仁自己配药剂,专治烧伤、烫伤,疗效好,患者满意,他还常年养蜂,实践经验丰富。傅建红组建了一支建筑队,多年在西安郊区承包工程,年获利润数十万。傅忠信经营一家农资农药店铺。近年来,绝大多数居民搬出老堡子,沿303乡道居住,且多系楼板房,亦有两层楼房。 (五)傅中组 原名村里,位于傅马六村之中间地区,居民多姓傅,故名傅中。该组姓氏较杂,有傅、马、崔、杨、郑、寇、严、卜、高、丁、袁、农等。村人戏谑而言曰:“九姓十八家,吹胀又捏塌。”这绝非贬义,而是因为村小人少,贫寒者多,即使谋划再好,也难付诸实践。马、崔、杨、郑、寇居住在先。卜姓自卜家来。严姓从江苏来,因婚落户。高姓系郑家之甥。丁姓系傅姓娘舅家人。农姓系广西人。今日,丁、农已绝嗣。傅中1949年有40人,2010年有130人,耕地面积270亩。傅保利领头一支乐队,四乡邻里遇有婚丧喜庆,常被邀前往,收入可观。郑维让从医数十年,声望高,人气好。傅乃仓是自乐班的一位鼓师,与傅西一的傅保民等,长期活跃于村自乐班中,吹、拉、弹、唱,有板有眼,吼几声秦腔,慷慨激昂,悲壮苍凉,声振林木。 (六)傅北组 原名后堡子,有城池,开南门,因姓氏及位置而得名。其他姓氏有臧、史、杜。臧姓来自河南偃师,打铁为生,后落户傅北。史姓系华阴移民。杜姓为傅家扛长工,定居于此。1949年有57人,2010年有160人,耕地面积350亩。史鸿学主持村卫生室医疗。傅英德在408乡道一侧开设综合商店,地段好,生意兴隆。马茜琴曾任教于傅马小学,被评为优秀幼儿教师。 (七)马北组 原名马家堡,城墙高大,东城门楼高可三丈,雄伟壮观。西门为小门,婚丧喜庆,车马一律出东门,已沿袭至今。马姓占多数,其他尚有樊、杨、苏、冉、曹、朱、刘、田、程、郑等。樊、杨由来已久。曹、冉、苏、刘、朱皆因婚而来。田、程、郑系华阴移民。马北1949年有121人,2010年有400人,耕地面积1040亩。马红旗,养猪大户,存栏80余头,而且他对猪病疫症有所感悟,经多年实践,能对症施治。杨亚民磨面十几年,服务态度好,全村几乎都在他家磨面、打料。范玉霞被评为孝顺媳妇。村中青年数人在五支渠拐弯处修建了一个赛狗场,每周二、四、六赛狗,其余时间遛狗。马六十在303乡道侧开设粮站,运销粮食,备有载重汽车一辆。马有民有50拖拉机一台,备有犁铧耙耱碾压多种配件。苏辉有黄色出租车一辆,自己跑出租。 (八)马南组 原名马家堡,与今之马北、傅东同住一堡。原有城墙,高大雄伟,东门大、西门小。东城楼高可三丈,城门北侧有砖砌盘道曲折可登。城楼为一拱大房,东西开窗和瞭望孔。城楼下青石匾额上镌有“洛水环清”字样。西城开小门,上方匾额有砖雕“嵯峨锺秀”四字。昔日,马家堡城高池深,除关山城外,方圆数十里无可伦比者。1958年,以堡子东西大路为界,分为马南、马北。因居民多为马姓,又在路南,故称马南组。马姓之外还有樊、崔、杨、高、尚、安、李、田等。其中樊、崔系老户。杨姓系乔家移民,因婚而来。高姓来自山东鄄城县。尚姓因婚赘入。安、李、田姓为华阴移民。樊姓是马南乃至全村的第三大姓氏,现有约30户,百余口人。马南1949年有120人,2010年有400人,耕地面积950亩。原来,马南久居堡子路南,城外仅两三户。随着303乡道的建成,堡子里的人家便相继南迁,沿乡道两侧居住,老堡子至今仅剩十户。樊林林于2007年办起一家蒸馍店,日售蒸馍2000多个,盈利80—100元。崔鹏鹏有50拖拉机一台,农机配套齐全。马东明是个养猪大户,现在生猪存栏80余头。马安吉年逾八旬,但仍养蜂多群,常年饲喂管理,乐此不疲。马麦庆设电焊维修点,收入可观。官刘村刘伟健租马南沿303乡道土地一块开设粮站,购销玉米、小麦。 (九)联南、联北组 位于傅马村之东,与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交界,这两个组原名联盟队,同住马家窑。过去,也曾叫青莱村,因村民祖籍多系山东青州府、莱州府,故名。后因初来陕时落脚当地富绅马鸣冈家的烧瓦窑,便以马家窑为名了。1956年改名联盟队。改革开放后,分为联南、联北两组。 联盟祖辈之来陕者,颜、张、于、谭在先,高、褚、吕、臧居后,而雷、李、袁则系华阴移民,赵来自河南。1949年有80人,2010年有450人(联南230人,联北220人),耕地各近400亩。最初,其祖辈来陕,政府分给土地、耕畜、农具、种子,使其定居下来,留住人心。他们仍沿袭祖籍风习,住茅草房,四合院格局,操山东口音,勤耕作,耐劳苦,生活俭朴,诚信待人。民国时代,他们就栽种红苕,冬季蒸熟,盛贮于草编笼框之内,肩挑外出,沿村叫卖。也有人家磨豆腐,或卖或换。多善烙饼,吃起来有筋丝,耐咀嚼,油香爽口,又耐得饥。那时,贫寒人家的青壮劳力,多为附近农户打短工,做零活,挣钱养家。土改之后,他们分得与当地人同等数量的耕地,生活逐渐改善。改革开放以来,茅草房已经绝迹,楼板房拔地而起,仅303乡道两侧就有50多户,颜振宇当年教书育人,后行医村组。于君礼农校毕业,他的“玉米宽窄行密植”曾获发明奖。张好金开设马家窑综合商店,生意甚好。两组有收割机3台、50拖拉机3台。 二、本村人物 傅举严、傅举筑傅马村人。康熙年间贡生。 傅梦弼傅马村人。雍正十二年岁贡,任甘肃凉州府训导。 马鸣冈字桐斋,傅马村人,生活在清代乾隆末年至咸丰年间,庠生。其祖父马在田,在新疆伊犁经商,家境逐渐殷实,至鸣冈时已富甲渭北。他乐善好施,以捐输议劳,叠次奏请,赏加四品衔。 他捐资助学,在地方创建“培元义学”,并从自家田地中划出70亩,全部租金供义学开支。义学位于六村之中,占地2亩,房舍10余间,聘有名师执教,让贫寒子弟免费入学读书。1862年,义学毁于兵燹。 他还资助过林则徐。1840年,林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林坚决抵抗英国侵略。结果遭人诬陷被清政府谪戍伊犁。当其抵达伊犁时,心想加强国防发展农垦,可他为官以来清正廉洁,手无积蓄。马家后人传说,林则徐当时着人怀揣朝珠两颗,来到鸣冈家之“余庆公”当铺作当,当得白银500两。随后,鸣冈之长子凌霄得知朝珠乃林大人之物,与其父商量后,找到林大人,原物退还,林则徐甚为感激。1846年,林则徐出任陕西巡抚,曾邀马鸣冈到西安叙谈。 马敬山马鸣冈之侄,咸丰三年(1852年)副贡。 傅筱介生于清末,傅马村人。师范毕业后任关山小学教师、校长。1937年春,他在东堡子西门外自家车房(今傅万利家)创办了傅马小学,收马家两所私塾及其他村子女入学。按照学生文化程度分班授课,设国语算术等科目。同时还招收女学生。傅筱介老先生实乃傅马新学制改革的第一人,且为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崔省三傅马村人。民国初年任临潼县田市镇商会会长,期间曾救过杨虎城。杨虎城成事后,省三出任陕西关中东部八县厘金局局长。民国18年(1929年)年馑时,崔在傅马村散发几车蒸馍,救济饥民。省三秉性耿直,在厘金局时,因强令查处一起贩卖鸦片案件,得罪了权贵,被免职回乡。1934年前后,他在家中办起私塾,教书育人,为本村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傅春玉0党员,生于民国初年,傅马村人。1936年,在蒲城尧山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傅四处宣传,唤起民众。1947年,他就任傅马小学校长,而-好事之徒欲加害其身。忽一日,十余名便衣歹徒荷枪实弹闯入学校。他们翻箱倒柜,四处搜查,在傅春玉卧室枕头底下搜出一本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其时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读《大众哲学》本应无罪。然而,这群歹徒竟以“-嫌疑”之罪名,将傅春玉逮捕。后经郭自兴、梁汉章等地方知名人士多方斡旋营救,傅春玉才得以获释。 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西进,驻守关山的-39军南逃,关山获得解放。傅春玉、李生枝、梁汉章等收缴镇公所流散人员枪支,并组建临时工作团,维持地方秩序。随即,傅春玉又被派去蒲城,研究关山解放后的政权建设问题。2月20日,傅春玉从蒲城归来,负责建立游击队,安定社会秩序。5月初,关山二次解放,区政府在合阳改组后回到关山,傅春玉任区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傅春玉调渭南陕西省第二监狱,任监狱长。之后,调任农建师三团供销科长。离休后住西安,已故。 傅养元0党员,1927年生于傅马村。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四维中学、兴国中学。解放初毕业于西北大学。后被分配到西安市委宣传部政治理论处工作,继而擢升处长。改革开放后调任陕西师范大学,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职称。1986年退休,现居陕西师大。 马甲斌0党员,1930年生于傅马村,1949年毕业于关山中学。解放初考入西北军政大学(校址在泾阳县永乐店),1953年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市委党校任教,主讲哲学。改革开放后,升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职称,1990年离休,已故。 马彩云女,0党员,1932年生于傅马村。下邽中学毕业。1949年2月,关山第一次解放,她毅然报名参加解放军,被编入西北野战军二军四师,任宣传员。参加扶眉、宝鸡等西府战役,一路追击-部队,徒步行军,日夜兼程,直达喀什。1951年新疆解放,她被调往喀什邮电局任工会主席。1966年到乌鲁木齐市交通厅统计局,职称为统计师。她是关山镇第一位女解放军战士。1988年离休,居乌鲁木齐市,今仍健在。 傅五经0党员,1937年生于傅马村。关山中学毕业后,考入长安师范。1958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研读数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平凉地区任教,1974年秋回陕,先后在雨金中学、相桥中学任教。1984年调关山中学。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985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获“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97年元月退休,现居阎良。 马忠全0党员,1930年生于傅马村。关山中学毕业。1949年2月,关山第一次解放,他积极报名参加解放军。5月,随军西进,参加扶眉、宝鸡等西府战役,一路追击-残敌直至新疆。1951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到某县民政局任职,后去乌鲁木齐市电台工作。1992年离休,现居蒲城县东干休所。 傅怀信0党员,1930年生于傅马村。1949年2月,关山第一次解放,他便报名参军。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后来,-到黑龙江省宝清县825农场人事部门工作。1990年离休,已故。 张培堃0党员,1931年生于傅马村。四维中学毕业后考入渭南瑞泉中学。解放后在陕西省委工作。后调西安市人民大厦任经理办公室主任。1991年退休,居住西安市。 三、教育简史 晚清时代,马鸣冈捐资创建“培元义学”(今英德商店周边),让贫寒子弟免费入学读书。他出租土地70亩,地租收入全归义学开支。1862年,义学毁于兵燹。抗日战争前,傅马村仅设私塾数所,学生仍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1937年春天,傅筱介先生在傅东西门外自家车房,创建傅马小学,把村子里的私塾合并起来,傅筱介任校长,马子英、乔养印执教,分班教学,设国语、算术等科。1938年新校舍落成,奠基于培元义学旧址上,地处六村之中。1953年,傅马小学设戴帽小学。1955年成为一所完全小学。1972年改为七年制学校。1986年西迁今址。傅马小学现有教师20名、学生238人。傅马村现有大学生80多人,全都是从这里起步走出去的。 四、文物古迹 傅马村原有文物古迹多处。马家堡有古庙四处,关帝庙在北,玉皇庙在东,药王庙、王母娘娘庙在东门外路北。关帝庙全系砖木结构,大厦两进,分上、下殿。上殿有关公泥塑金身。这里原是马家堡私塾。玉皇庙也有两进古建大厦,西向门。后被拆毁,砖瓦木料均为建校所用。 【马显图墓碑】青石质,长50cm,高114cm,为道光四年(1824年)四月十三日马鸣冈、马鸣夫兄弟为其六世祖马显图及夫人朱氏、徐氏所立墓碑。碑额书“皇清”,正中书“马公讳显图原配朱儒人继配徐儒人合葬之墓”,现存傅马村村民马存鱼东邻荒院。 【道光皇帝圣旨碑】青石质,高138cm,宽56cm,厚12cm。为道光皇帝敕封马鸣冈之父马兴宗为正奉大夫的圣旨碑。碑文基本完好,现存傅马村。 【马兴宗墓志】为傅马村名人马鸣冈父亲的墓志,志石分墓志盖和墓志铭,长61cm,宽62.5cm,厚7.8cm,保存完好,现存马氏后人家。例授文林郎、吏部拣选知县、润谷王廷瑗撰文,江西萍乡知县杨树年书丹,赐进士出身敕授文林郎赵振清篆盖。马兴宗(1763~1826),字盛侯,傅马村人。马家世代务农,其父马在田在伊犁经商,家境渐渐富裕。二弟茂宗、三弟象乾早亡,兴宗抚侄鸣春、鸣鸾如己出。兴宗乐善好施,乡里婚丧嫁娶有困难者,他都竭力帮助。后来他到伊犁经商,当时一些陕西在那里的人返乡乏资,他都慷慨解囊,助其还乡。遇到荒年,他都积极捐款捐粮,毫无德色。1826年客死伊犁,1828年子鸣冈扶柩归里。按照乡规,死在外面的人不能进村子,独他的灵柩可以运抵家中,可见他在家乡的为人。这块墓志为研究马氏家世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据墓志可知,傅马村在清代中期叫杜册村。 【马鸣冈德行碑】一在东门外路南,一在东南方位的三岔路口,距村约500米。东门外路南的这一座,其砖石瓦坯及顶部脊兽瓦当早已被拆除变卖,仅剩一尊石碑屹立于一大型神龟碑座之上,下有高约五尺的夯筑土台堆。碑文虽经多年日晒雨淋,但仍清晰可见“乡饮正宾马公讳鸣冈字桐斋之德行碑”。相传此碑为官道刘村刘振江等百余人为感谢马鸣冈恩泽而建。东南方的那一座碑楼高近三丈,地基四角条石直竖,青砖内砌,高约五尺。碑身部分四周内缩三寸,砖砌及顶。石碑矗立于碑楼之内。顶部高可及丈,四角上挑,下悬铃铛,四檐流水,上建兽脊,琉璃瓦覆其顶端。远观之若大鹏展翅,风来则铃铛叮咚,微雨则燕鸣唧唧。此碑南北方向均有碑文,今已无人详知,只记得北向有文曰“□□□□马老先生讳鸣冈之德行碑”。相传此碑乃东梁里鸣冈的生前好友为其建造。这座碑楼雄伟壮观,艺术精湛,在方圆数十里的乡镇中是罕见的。唯南康桥西的古官道南侧有一座高碑楼可与之相伦比。碑楼1958年被拆除,砖瓦条石用于兴修水利。 【马鸣春墓志】为马兴宗侄子马鸣春(马茂宗之子)墓志,志盖已佚,长64cm,宽60.4cm,厚9cm,志石存傅马村马悦兴家。赐进士出身同邑赵振清撰文,富平举人王廷瑗书丹,渭南举人王国桢篆盖。马鸣春,字煦轩,号怡人。四岁丧父,抚母吴氏,色养备至。1821年赴伊犁经商,1826年客死伊犁。 【马鸣冈陵园】有砖砌碑楼两座,石人、石马、石羊、石猴、阙柱等竖于园内。墓穴中有墓志铭,其棺为青石外裹的五寸柏木墩子,殉葬品甚多。“文革”中,悉遭挖掘损毁。 五、特色介绍 傅马村近年来栽种甜瓜的农户逐年增多。这里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土地肥沃而广阔,适于甜瓜种植,同时市场繁荣,销路甚好,所以栽种甜瓜年年看好。2010年,全村栽种甜瓜的面积已达到千亩以上。仅傅北组就栽种百亩之多,为历年少见。每逢瓜月到来,那303乡道、408乡道沿路销售甜瓜的摊点动辄百千,四方客商云集,运销车辆往来如梭,瓜农收益甚好。

傅马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