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贵州 六盘水 钟山区 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

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介绍

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东北部,距区驻地10公里,面积49.9平方公里,全乡境内,山峰奇特,溶洞遍布。灌木丛林,种类繁多,覆盖完好,风景优美,山明水秀,交通方便,景点如线贯珠,是旅游和度假的好地方。名称中“月照”一词充满着诗情画意,因为奢都寨发拉戛大山,顶端平坦而且有圆孔,好像月照大地一样而得名。 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是钟山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地处六盘水市中心区东部,距市中心区仅5公里。全乡辖金钟、玉顶、大坝、独山、双洞、小屯、马坝7个行政村和响水社区、机修居民委员会(企业家属居委会),共40个村民组。是全省100个全市6个一类贫困乡之一,有一类村1个,二类村5个,三类村1个。全乡有钟山区委新农村试点建设联系村1个——玉顶村;钟山区政府新农村试点建设联系村1个——独山村,金钟村系月照乡政府新农村试点建设联系村。 全乡总面积49.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965亩,人均耕地0.5亩,现有基本农田2996.7亩,人均0.3亩。乡境内有储量极为丰富的硅石、页岩土等矿产资源和极俱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月照民族风情园。全乡有乡镇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乡镇企业4家(长钢焦化厂、长风焦化厂、金钟发电公司、锰铁厂),2005年底全乡总人口数为4014户13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673户10092人,贫困人口67户200人。- -景点简介 响水河 从市区向东走,沿着蜿蜒曲折的水城河走,到金竹林边,有一个山欢水舞的地方,那就是响水河(又叫上花水)。走进一道大门,就能看见一个高大的斗牛塑像,它正奋勇拼搏,一直向前,势不可挡。离门一百多米的地方,有个山水亭阁,芳草白花,满目春光,应接不暇。到了山水亭阁进入了水城水泥厂生活区;一直往东南,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成百上千的货车来往如梭的地方是水泥厂的生产区。客车经过生产区,可看见水城水泥厂的住宅区内,街市繁荣,屋宇邻比,重叠高楼。由厂区沿河坎公路东行一里多,可看到河水从二十余丈高二十余丈宽的河床上飞流而下,如万马奔腾、涛声震天动地。这就是下花水,原来响水河是以下花水流动发出的响声而得名的。 落水河 从下花水往东走到落水河,便到了响水河与干河沟的交接处。那四面悬崖峭壁、顶平而圆、中开一洞,四围绿竹荫翳、村落点点的地方就是小屯。因为这里是地势险绝、可以屯兵避乱的小地方,所以叫小屯。据考证,小屯方圆一里多,四围峭壁、北面稍缓、易守难攻,在古代是个军事要地。自古就是避乱屯兵的地方。上顶有洞,洞深可达屯脚河底,洞内平且宽敞,可容纳数千人;洞内有水,纵然被围困,也不会因缺水而被攻陷。现在洞门口的垒石,护墙、哨卡、岗亭等遗迹仍然存在。由小屯沿着干河沟而下,是一条通都达府的古驿道。除公路占用的部分外,都保存完好。一水西来,两岸村庄,三面悬洞,四山葱绿。古柏苍松,香樟梧桐,柔柳嫩竹,鸟唱雀欢,身临其境,使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跨河过桥,便是一个三岔口,往东北山口望去,巉崖绝壁满目,偏东的发拉戛大山顶上,一巨圆孔透亮悬空,由西仰视,有如“明月当空照,清泉石上流”之诗情画意,游人到此,一饱眼福,叹为观止。往东南临公路渐进,两岸连山,中开一带形土冲,就是闻名遐迩的跳花坡。过去荒无人烟,威、水、赫、纳的苗民每逢一年一度的跳花节,都要来此聚会,跳花、婚。现在此地已开垦耕种,居住着村民。公路顺山而进,山水竹木,清秀交映,下了缓坡,村落棋布,沿山峭壁,一望无际。峭壁东侧有一巨石柱,高一百多米,20余人牵手可围。柱顶茂林苍天,由远望去,恰是一笔通天,文人墨客到此多有“立笔写天书”的感叹,又有“文笔插天”之誉,当地人叫它独山。于是有了独山村的村名。峭壁上怪石嶙嶙,有如龙虎相争,有如双雀渡石,有如织女抛梭,有如仙女散花,有如嫦娥奔月,有如西施浣纱……真是形态逼真,神气活现。 椒子屯 往北一望绝壁无涯,万山重叠,真有“关山极目杳苍苍”的感叹。一条大河将南北高峰切割成两瓣,切口处一片紫绿黄红,反射出太阳的光辉,机声轰隆处,一个大堤将河水拦腰挡住,形成了人造湖,电站已经建成。堤坝西端有一个四面绝壁,三面临水,椅子形的平顶,高峰入云表,峰南的峭壁半空高悬,方口巨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椒子(又交趾)屯,当地人称安家大屯。据《水城厅采访册》载:康熙三年吴三桂剿水西时,安坤曾在此屯兵扼守。阿扎屯攻陷后,安坤兵败扎居此屯,被吴三桂围困半月,屯上弹尽粮绝,又缺饮水。为了生存,兵士们用土布从绝壁下往河里,吊水上来解渴,最后屯破就擒。屯后空悬的方洞,相传当时安坤就住在洞内。一九五八年村民李XX(苗民)为找硝,用粗棕绳一头拴在大树根上,一头用石头捆上,丢到洞门口的树桩上挂牢后,攀援入洞,出来说:“洞深百丈,未探到尽头。洞内宽平,旁洞多如房间,以岩石相隔,里面柴灰盈尺,残留有稻草、竹丝等,还有石磨(古时磨面用具)。”表明此洞确实驻扎过人群。但当时没有飞机,该洞又上出重霄,下临无地,怎样出入的呢,是令人难理解的。该洞既是安坤与吴三桂生死决斗的地方,又是安坤覆兵的地方,可见当年鏖战的激烈,至今鬼哭狼嚎的声音好像仍然在耳边响。 野姑洞 此屯除安吴决战外,又是清咸同年间苗女何仙姑聚众反叛清廷的策源地。何仙姑聚众在此策划起义,因为附近的野姑洞(又叫大硝洞,可容纳数万人)洞宽敞高大,两面都穿通,可以通光透亮。所以她就在野姑洞练兵,没有几天就有40多万人(含威、水、纳、赫、织、郎等县义军。通过二塘战役、扒瓦战役连败清军,波及全贵州,同广西洪秀全的起义军遥相呼应,震撼全国,惊动了清王朝,先后浴血奋战持续了十三年,在清政府的所谓"恩威并施"手段下告败。清朝-264年,这里便有23年的反清斗争史(安坤10年,何仙姑13年)。后人有诗云: 三桂欲霸川滇黔,唯恐乱平解兵权。 冷本奏准安坤叛,率兵十镇剿鸟蛮。 宣慰惨杀吴贼反,自立皇位在湖南。 昙花一现成泡影,一命呜呼上黄泉。 滇侯黔腹川牖户,地广兵强千里沃。 一有压迫就-,百无聊赖且蹉跎。 十年烽烟红似火,千里杀敌血成河。 恩威并施心变动,久危思安图快乐。 金竹沟落水洞 从野姑洞由南穿北便到了金竹沟落水洞,三面壁峭,千仞对峙,合围成""的地方就是天生桥。周围洞穴悬空如蜂房排列,极高处的洞穴里有僰人悬棺支架的遗迹,证明了历史上这一带确实有僰人居住。 扒瓦大桥 沿河偏西北而上,一路风光使人目不暇接,如犀牛望月、百围古树,再往西北方向一望,对河两岸,横一长虹卧波,上面车辆来往如梭,那就是扒瓦大桥。据《贵州通志实地调查》载:“扒瓦石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6),为石砌拱形,横跨南北,如长虹卧波。曾毁于暴洪,于清道光二十一年七月重建,仍为石桥拱形,次年五月告竣(1841.8--1842.6)。宽5米,长23米,高50米,是通州过府的要冲。有重建碑记。又于1991年7月3日桥体、碑记全毁于暴洪。”同年10月14日重建落成通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47米,宽9.5米,高16.6米,跨度35米,仍为钟山区一大壮观。 天乳岩 从扒瓦桥返回水钢约10多里,沿途十弯九拐,行至界牌后山转弯处,沿小路顺山而上,约上至200米处,便是天乳岩,彝语称米巴发。据《水城县志》载:“在城北十二里,由高冈直拖成堕,石壁有孔,咂之出汁,不咂绝不流出。虽逢大旱亦然,俗呼咂(音奶)"。禀生李德晋提诗云:"自从离里德生成,谁可或忘乳哺恩,兹见灵岩如众母,也应饮水亟思源”。 石大人 由天乳山下乘车南行6里多,便见到石大人。据《水城县志稿》载:在城北6里,有一巨石,高21米,酷似人形,背如披衲,乡人以钟悬肘下,叩之,声极清越,又以置胯下,取而卜之,凶吉如响,俗吆小儿拜寄,割鸡祀之,朱殷满滕。李德晋又题云:“阅遍木雕泥塑神,都输天造面客真。想因赤子心不失,竟作千秋一伟人。” 折西行3里多,便到了水钢集团公司,在谈钢材贸易之余,千万别忘掉到笔架山公园和龙凤地宫一游,公园里奇花异草、百鸟名兽、楼台亭廓,使你应接不暇,乐以忘忧。地宫里,天然美丽,山川河流、悬泉瀑布、神奇传说,引人入胜,使你流连忘返。 以下地名与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面积相当:四川资阳安岳县两板桥镇四川雅安汉源县桂贤乡贵州贵阳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江苏南通通州区川姜镇福建福州永泰县东洋乡辽宁大连沙河口区四川乐山井研县王村镇江苏泰州兴化市大邹镇四川广安岳池县秦溪镇四川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四川凉山州西昌市西溪乡

响水村
响水村
独山村
独山村
双洞村
双洞村
玉顶村
玉顶村
马坝村
马坝村
金钟村
金钟村
小屯村
小屯村
大坝村
大坝村
机修居委会
机修居委会
响水社区
响水社区
金钟村
金钟村
双洞村
双洞村
马坝村
马坝村
独山社区
独山社区
大坝村
大坝村
玉顶社区
玉顶社区
小?村
小?村

月照彝族回族苗族乡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