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小曲介绍
甘谷小曲从清代开始广泛流传于境内。甘谷小曲因地域而分为东、西川区和南、北山区两种风格。明末清初,伏羌秀才宋瑶、刘黎光、吴炯等很喜欢小曲弹唱,但不与民间艺人同唱,只是几个秀才凑到一起唱,知名者有任丹山、谢俊山等人。甘谷小曲旧曲本从陕西传来甚多。甘谷小曲曲牌有数十个。解放初期,甘谷中学音乐教师黄健如始用简谱记录小曲子曲调,为甘谷小曲记谱第一人。1955年,他刻印了《流行在甘谷的眉户音乐》。1981年,县文化馆刻印了《甘谷民间小曲集成》。小曲的乐器以三弦、扬琴、板胡、二胡、竹瓦、碰铃为主。甘谷小曲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只唱不白,表现细腻,曲调婉转,节奏严整,速度平稳,旋律流畅,悠扬抒情。甘谷道情
甘谷县周边特产
-
-
甘谷夯歌
“打夯号子”,属劝力即兴山歌,其起源甚早。《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yehu),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多见于建筑屋基打夯,也可用于挽车上坡、挽舟上水等情势下。号子节奏... [全部]
-
-
甘谷高台
高台。又称高杆戏。源于宋,来自于军队庆祝胜利时抛人于空中的娱乐形式,后传入民间。甘谷的高台由山西、河南等外地客商引入,最初落户于安远、磐安、距今有一百余年。高台表演内容以古典小说、传统剧、新编历史剧... [全部]
-
-
甘谷社火
社火,俗称“秧歌”,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广泛流行于全县各地。主要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大头娃娃、高台等。甘谷秧歌多取材于古代神...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