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上海 浦东新区 合庆镇 共一村

共一村介绍

共一村位于合庆镇北端、新港集镇南面,东和勤奋村分界,南和奚家村接壤,西毗胜利村(现撤销建制),北和曹路镇星火、星新两村为邻,原总面积0.72平方公里。共一村位于合庆镇北端、新港集镇南面,东和勤奋村分界,南和奚家村接壤,西毗胜利村(现撤销建制),北和曹路镇星火、星新两村为邻,原总面积0.7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55公顷。清宣统元年(1909年),川沙地方筹备自治时,共一属川沙九团乡。民国18年(1929年)属川沙第四区,民国23年属第三区。1949年5月15日川沙解放,属军管会第二办事处,12月27日改第二办事处为顾路区人民政府,隶属区下辖的海滨乡。1950年6月隶属于顾路区海滨乡(后改共和乡)。1958年成立共一大队,隶属于龚路公社。1961年划归合庆公社管辖。1967年共一大队更名为红旗大队。1983年经上级批准恢复为共一大队名称。1984年改为共一村,隶属合庆乡。1995年隶属合庆镇。2000年5月后隶属拆二建一新建制合庆镇,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生产队。村民委员会办公地在东川公路5055号。共一建村近60年,特别是浦东改革开放20年来,境域较有明显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镇工业园区首期在毗邻胜利村和红星村开始开发,随着工业园开发延伸波及,共一村除A30公路以东和张家浜以北小部分土地外,经上级批准村全部区域被工业园区列入4.3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由于工业园区征地、张江东区医疗器械园区二期土地的开发征地、以及张家浜开挖征地、A30公路新建征地、东川公路拓宽延伸征地原因,第一生产队于2005年底撤销建制,第四、第五生产队2010年底也相继撤销建制。经数年规划开发和建设后,造就了村域南北由东川公路经村中心贯穿通过,东西由胜利路经村中心贯穿通过,东西向张家浜景观河道在村域通过。村域有川东线、蔡陆线、沪合线等公交站点停靠,村内交通十分便捷。2010年底村域面积由原来的0.72平方公里,缩减为0.35平方公路,可耕地面积由原来的55公顷缩减为18公顷,辖区原有5个生产队,缩减为2个生产队。现有村户籍305户,人口895人。共一1956年建立合作社后,农作物除了粮棉之外,无其他特色产品,可谓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前始终走了一条农业单一经济的路子。共一村工业经济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村集体先后办起服装加工厂、钢窗厂、废铝拼块厂、绣品厂(镇村联营)、电镀厂、马铁厂、精达工具钢厂、钻头厂、自行车配件厂、彩印厂、综合厂、预制场等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本村农民进厂工作,“亦工亦农”成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受肯定的社会现象。现在,共一村村级经济基本上存在二种发展模式:一是村盖好厂房筑巢引凤,二是原村办企业实行转制,以集体资产为纽带走租赁经营发展经济的路子,经近10年来加大改造投入现拥有经营性工业厂房3万余平方米,招商引进各类企业22余户,新经济组织成了驻村企业的主力军,为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2010年共一村实现工业产值5.34亿元,完成税收800多万元。共一村全年实现总收入为760.04万元,可支配收入为586.21万元。共一村2006年初被浦东新区定为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首家试点单位。根据浦农(2005)89号《关于同意在合庆镇共一村开展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的通知》的精神,镇、村建立了领导小组和具体的工作班子,以2005年底为基准实行社员农龄和集体资产二个锁定,农龄清理跨度50年,涉及人员1896人,总农龄为36137年,集体可经营性资产经清理界定股本金总额为1711.80万元,经量化到每年农龄每股金额为473.70元。对05年底前已故股民399人,农龄7584年,股本金366.43万元作了一次性退股处理。实际参与运作的股民有1497人,农龄28553年,股本金总额为1352.03万元。经近半年多时间工作,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董事会、监理会,共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于2006年8月15日正式成立,并进行了规范运作。改制当年,股民红利分配80万元,每年农龄分红28元,农龄最高者可达1200余元。这样水平持续至2009年,2010年根据合作社运作成果,将股民红利分配总额增至120万元,每年农龄分配42元,农龄最高者可达1800余元。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改制,为村民探索了一条增收的增长机制。跨入新世纪来,结合各类创建活动,村投资较多资金用于路面硬化和主干道路优化建设,村里所有住宅都铺好水泥路,村民出入方便。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了道路灯光工程、低水压改造工程、村民污水纳管工程、村宅河道整治工程,新建农民健身点二处,村宅增加绿化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建造服务用房600余平方米,解决了村民操办“红白事”缺少场地的难题。共一村在结合村民自治章程修订0台了16项制度,与村民利益较为直接的有社会福利救助制度、计划生育管理制度、村民建房制度、奖励制度、农民增收制度等,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社会福利待遇。共一村在社会事业建设上有二件事比较深入民心,一是由于村域受工业园区规划限制冻结建房十多年,住房特困户大量出现,08年在镇政府牵头协调下得以妥善落实,村投资近200余万元做好三通一平和前期建设规划,首期在10亩土地上已安置建房27户。二是2011年6月出台了“关于农退、征地退休人员实行偏低收入补差的办法”,包含已撤制队的全村范围符合条件的人员,从2011年7月1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止,本人月退休金低于1200元的均可享受村的差额补贴,最多每月可补差额272元,少的有一百多或几十元不等,全村享受补差人员352人,占总退休人员的96%左右,每月补差7.54万元,每年村负担需90.5万元。共一村近年来被评为“上海市整洁村”、“上海市健康村”、“上海市平安小区”、“上海市民主法治村”、“浦东新区文明村”等。共一村境域有座种福俺,种福庵俗称牛郎庙,在九团一甲(共一村二队),地基0.13公顷。明天启(1621~1627年)年间,北方举人陆文祉于满清入关后,改名潜入该庵,自号伏庵居之。咸丰二年(1852年),徐坤等人重修,费银1680两,庙房前后共有11间。民国6年(1917年),陆家骥、包志澄等募捐修缮,另有卫桂堂独建西厅。据《川沙县志》记载,该庵有房屋25间250平方米。20世纪六十年代后作共一二队三队仓库,村办钢窗厂、绣品厂、表带厂等企业使用过,现原有建筑尚在,由新区佛教协会委托共一村管理。史料记载,共一村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包志澄(1850~1926),字聘卿,共一村人。府学岁贡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董八、九团乡筑塘工,省吏奖给功碑。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地方自治成立,包志澄被选为九团乡议事会议长。辛亥“光复”后,被举为九团乡乡董。民国5年(1916年),海水大溢,主任抡修外塘事。12月,自治恢复仍任县议事会议长。由自然村曹家村、张家村、包家村、杨家村组成。总人口1837人。其中:本村户数308户,本村人口867人,农保人口93人,镇保人口485人,城保人口114人;外来人口970人。其他人口175人。耕地216.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0.00亩,林地216.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642.37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315.00元。

共一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