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福建 莆田 仙游县 大济镇 洋坑村

洋坑村介绍

洋坑村位于大济镇西南部,东倚马鞍山、南靠南林山,西邻溪车村,北与文殊、龙坂两村隔木兰溪相望。有长洋、瑶垅、后厝、下新厝、旧厝、顶埔、将军山、欧厝等自然村。设14个村民小组。2003年有耕地面积1251亩,有林地面积4638亩,全村总人口888户,其中男1904人,女1552人。人口3456人。 洋坑在明正统之前为杨氏聚居,故称杨家。“洋坑”是杨家方言谐音。清乾隆年间,按司郑远改称杨溪。民国时期与溪车、文殊组成钱园保,属善化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称钱园乡属第六区(大济)。1956年成立辉煌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办人民公社时称辉煌大队。1961年体制缩编称洋坑大队,属大济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底始称洋坑村,属大济镇人民政府管辖。 洋坑村倚山面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灌溉较好。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番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年年取得粮蔗双丰收。1978年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蘑菇等食用菌生产,1980-1998年每年蘑菇总产量400吨以上,总产值120万元。食用菌生产获得丰收,经济效益高,给村民们带来了富裕,给村里带来一片生机,村民顺口溜:“闲冬无闲田,处处是菇棚,鲜菇采不尽,清水喷又生,晨晨卖菇返,一路飘笑声”。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青壮年男女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这个村以面食为特色的饮食服务业遍及广东、上海、浙江、河南等省市。在外经营饮食业有360多家,从业人数1200多人。还有在外经营雕刻工艺品商和工匠有160人。全村在外经商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 由于经济收入的迅速增长,村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这个村现在是:处处建新楼,家家有彩电,户户通电话,燃料蜂窝煤液化气,洗涤用自来水洗衣机,公交车已达洋坑,乘车方便。20世纪末起,两轮摩托车已普及,年轻人出入境"轻骑",生活将近小康。 一座按国家标准设计建筑的小学教学大楼屹立在村中心。这所小学建筑面积有128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4200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36人。 1958年修筑村通自东向西贯穿境内,全长1.3公里,宽6米。2004年,由村民捐资30万元,国家拨款20万元,全程浇灌水泥砼路面。从而便利了车辆和行人往来。 2010年7月,农营企业家余金凤捐资270万元,国家拨款130万元,建筑木兰溪洋坑大桥。大桥建筑工程动工前夕,一条由村民捐资46万元修筑的宽10米、长380米连接大桥和村道的道路先行竣工,为大桥建筑施工铺开便道。2011年5月10日,一座宽9米半、长96米六墩五孔横跨木兰溪的洋坑大桥落成通行。从此,结束了两岸居民的千年美梦。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还有18个地名与洋坑村同名:福建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洋坑村广东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洋坑村福建三明建宁县均口镇洋坑村福建三明泰宁县开善乡洋坑村福建南平邵武市大竹镇洋坑村福建南平延平区夏道镇洋坑村福建南平延平区王台镇洋坑村福建南平顺昌县洋墩乡洋坑村福建龙岩武平县岩前镇洋坑村福建龙岩长汀县涂坊镇洋坑村福建漳州平和县霞寨镇洋坑村福建泉州惠安县螺阳镇洋坑村福建泉州洛江区马甲镇洋坑村福建泉州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浙江省宁波象山县新桥镇洋坑村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洋坑村查看全部19个洋坑村>>

洋坑村特产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