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 首页 山东 滨州 惠民县民俗文化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介绍

东路大鼓是北方曲艺形式的一个曲种,起源于黄河三角洲民间小调,经多代艺人加工、传承而自成一派,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方语言特色鲜明,唱腔曲折婉转、演唱吐字清亮、情感表达细腻,民国初年极盛,成为“山东大鼓”的一大流派,是民族曲艺中的稀有品种。 东路大鼓起初叫“东口调”,唱腔比较简单,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整理吸取借鉴了地方戏和其他姊妹艺术形式的演唱技巧,丰富了“东口调”的唱腔又加1鼓、钢板以及三弦乐器的伴奏这样就使之的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艺术形式——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地方气息浓厚,唱腔优美动听,演唱爱情、抒情、欢快的作品更是有姊妹曲种不及相比的独到之处。演唱时三弦伴奏,演唱者一手夹钢板,一手持鼓锤,有节奏地敲击,也有艺人自弹自唱。唱腔有慢板(三大腔)、二板(流水)、快板、串子口、连环口等。唱腔根据内容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既适合演唱短篇、中篇,也适合长篇大书的演唱。当地艺人经常表演的传统鼓书有《杨家将》、《胡家将》、《岳飞传》、《响马传》、《小五义》、《绿牡丹》、《韩相子讨封》、《十粒金丹》、《1雪原》、《江姐》等。 一百多年前就有唱“东口调”的老艺人邢占魁,后传于子邢玉贵(滨州市里则镇邢家村人)。昌潍地区有孙双宾、陈福元、邹金奎等老艺人。解放前唱“东路大鼓”的艺人王江成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演员(惠民县楼子王村人),原滨县的朱胜祥、周胜魁、刘胜明等是唱东路大鼓的名艺人。1923年,周胜魁拜师清末民初鼓书艺人李成义,三年出科。解放后,周胜魁传子周金山。滨州盲艺人周胜魁别具特色:他虽然也学唱西河大鼓,却不丢弃东路大鼓,而是汲取河西大鼓豪放、热烈之特长,进一步丰满东路大鼓的唱腔,被人赞为“周氏东路”。 1957年,周胜魁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曲艺汇演,演唱了“东路大鼓”《钢锏段》荣获二等奖。1957年周胜魁病故,周金山便成了东路大鼓的唯一传人。周金山克服种种困难学唱“东路大鼓”,掌握了它的基本知识和演唱技巧,演唱继承了父亲的演唱特色,大胆改革创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艺术,使东路大鼓后继有人。1976年以后,周金山的东路大鼓多次参加省级比赛,皆获奖。 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体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热的思潮的兴起,东路大鼓同其他传统文化曲目一样,市场急剧萎缩,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曲种,滨城区成立了“东路大鼓书院”,请鼓书唯一的传承人——66的岁周金山授徒,开展传习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9年“东路大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民皮鼓

惠民县民俗文化周边特产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北方曲艺形式的一个曲种,起源于黄河三角洲民间小调,经多代艺人加工、传承而自成一派,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方语言特色鲜明,唱腔曲折婉转、演唱吐字清亮、情感表达细腻,民国初... [全部]

惠民皮鼓
惠民皮鼓

惠民的皮鼓制作以踩为主,现在魏集镇踩鼓刘村和淄角镇踩鼓宋村仍有人在踩鼓。皮鼓采用精良牛皮制作而成,制成品音质纯正,声音洪亮,是喜庆、节日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东路梆子 [全部]

东路梆子
东路梆子

惠民县东路梆子戏,原名梆子腔,也叫山东吼,是古老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演出场面较大,流行区域较广,被群众称为“大戏”。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多方面的调查,东路梆子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在明末清初时,山西... [全部]

惠民魏集烧鸡
惠民魏集烧鸡

惠民魏集烧鸡运用传统工艺着色、过油、煮、浆等流程制作而成。着色用熬好的蜂蜜或白糖涂抹。过油是防止退色并增加口感。煮时先将老汤熬开去沫,然后放入过油的鸡和沙仁、肉寇、丁香、桂皮等二十几味名贵中药制成的... [全部]

惠民魏集驴肉
惠民魏集驴肉

魏集驴肉,继承祖传秘方之精华,弘扬惠民县魏氏庄园百年餐饮文化,经贾氏家族数代人精心研究,专以四岁以下渤海黑驴为主料。其肉质鲜嫩,口感鲜美,经名厨料理,更以其独特的风味而享誉齐鲁大地。 惠民柳杈柳杆 [全部]